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当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的时候,俄国处在
    [     ]

    A.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之下
    B.封建农奴制的统治之下
    C.外国的殖民统治之下
    D.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统治之下
    本题信息:2011年江苏期末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千锁(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当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的时候,俄国处在[ ]A.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之下B.封建农奴制的统治之下C.外国的殖民统治之下D.地主阶级...” 主要考查您对

人权宣言

农奴制的危机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人权宣言
  • 农奴制的危机
《人权宣言》:
1789年8月26日颁布的《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是法国大革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人权宣言》的实质:
《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它宣告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
1.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对《人权宣言》的评价:

它体现了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的要求,是法国革命中的理论和纲领性文件,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宣言的内容中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说明了其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又具有局限性。

《人权宣言》的影响:

1.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权利法则;
2.为后来的制定资本主义法律提供了相关依据;
3.为其他国家的资本主义革命确定了基本纲领。


人权宣言原件:

农奴制:
农奴制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由于被剥削的主要对象是农奴,故名又称封建领主制。在这种制度下,少数封建领主或农奴主占有土地、山林、草原和河流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部分占有农奴;农奴从农奴主手中分得一块份地,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而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农奴制的地租形式主要是劳役地租,辅以少量的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沙俄农奴制的特点:
1.主要采用劳役制为主要剥削手段;
2.农奴完全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之上,处于社会底层;
3.农奴饱受压迫,既要为地主服务,又要向地主提供各种贡品;
4.沙俄制定了残酷的约束农奴的立法;
5.封建社会后期逐步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美国黑奴同沙俄农奴的比较:
1、黑奴:
在非洲沿海,欧洲殖民者设立要塞和商站。被掳的黑人成串的押往那里的奴隶市场,让奴隶贩子“选购”。买卖双方拍板成交以后,奴隶贩子就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臂上和胸前打上带有公司纹章的烙印。然后奴隶被关到要塞和商站的地牢,等凑满一批就赶他们上船,运往美洲。运到美洲的黑奴,再运往黑奴市场供美洲的种植园主购买。黑奴一般没有人权,奴隶主拥有奴隶的生杀大权,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奴隶主可以用自己的奴隶来代替自己服兵役或者代替税金、财产等。所以黑奴完全是一种当时的活的商品,像牛、鸡、狗一样。
2、俄国农奴:
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早在11~12世纪,在基辅罗斯时代,王公、大贵族拥有大量世袭领地,强迫穷人服劳役。14~15世纪,莫斯科公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陷于被奴役的地位。
农奴制的主要危害:
1.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2.农奴的贫困化严重限制了俄国国内市场的扩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3.农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尖锐。
悲惨的沙俄农奴:

发现相似题
与“当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的时候...”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