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简答题
    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无论是衣食住行、风俗习尚,还是邮电通信、大众传媒等,都出现了新的特征。这种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 。……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民众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此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现代化方面有何进展?
    材料三   19世纪50年代上海知识界曾经有人对国家不正式开设外语学校不满,认为当时会几句外语的“类皆无赖、赤贫、愚蠢、寡识之流,于其政治得失、制度沿革毫不关心。至于中国文士,多鄙之而不与交,于其性情日益隔阂,于其国政民俗,终罔有所知”。60年代签订《北京条约》时由于没有自己的翻译人才而屡屡吃亏的清政府吸取了教训,开办了中国第一个语言学校——同文馆。与此同时,上海等地在通事(注:翻译)、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这种英语读音不准。而且所用汉字与汉字本身的字义相距甚远,所以颇令人匪夷所思,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
                     ——摘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我国掀起了一股持久的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化的热潮……今天世界上又到处涌动着学习汉语的热潮,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成为年青人的新宠……目前海外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0万人,100个国家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
    ——摘自孙逊《世界“汉语热”与当代大学中文系的使命》
    (2)据材料三,分析当时推动国人学习外语的因素。(3分)分析材料四所述“汉语热”兴起的时代背景。
    材料五 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本题信息:历史简答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 本试题 “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无论是衣食住行、风俗习尚,还是邮电通信、大众传媒等,都出现了新的特征。这种变...” 主要考查您对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盟的成立:

    1、背景: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性;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影响。
    2、形成:
    (1)成立标志:1967年,曼谷五国外长会议签署《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
    (2)新阶段:1976年,印尼巴厘岛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两个文件)。
    (3)进程: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
    3、性质: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4、作用: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趋势: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规模不断扩大; 
    (2)、形式多样、模式各异的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2、认识(影响): 
    (1)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联合的积极作用。 
    (2)对前者要谨防其破坏性,即防止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保护主义兴起,从而使经济纠纷、摩擦和竞争演变为政治性,甚至是军事性的对抗。 
    (3)对后者要积极加以促进,以求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造福于全人类。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主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在这一阶段里,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 
    3、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即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发现相似题
    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