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美国宇航局称,今年2月发生在智利的里氏8.8级大地震冲击力巨大,可能移动了地球轴心,据模拟结果显示,智利大地震可能加快了地球自转速度,使地球一天的时长缩短了1.26微秒(1微秒等于百万分之一秒)。据此,回答1—3题。
    1、唐山大地震的震级为7.8级,和智利地震相比较能量少的倍数是
    [     ]

    A、30倍
    B、300倍
    C、90倍
    D、900倍
    2、智利地震发生在南极洲板块和
    [     ]

    A、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B、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C、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D、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3、地球自转一圈360°需要的时间是
    [     ]

    A、一个恒星日
    B、一个太阳日
    C、一个恒星月
    D、一个恒星年
    本题信息:2010年上海模拟题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美国宇航局称,今年2月发生在智利的里氏8.8级大地震冲击力巨大,可能移动了地球轴心,据模拟结果显示,智利大地震可能加快了地球自转速度,使地球一天的时长...” 主要考查您对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板块构造学说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 板块构造学说
  •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地球自转的特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1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1太阳日为24小时。
如下图是恒星日和太阳日比较。地球在轨道上有三个不同位置:
第一个位置上E1,太阳和某恒在P地同时中天,这是一个恒星日和一个太阳日的共同起点。
在第二个位置上E2,地球完成自转一周,恒星再度在P地中天,一个恒星日终了,但正午尚未到来。
到第三个位置上E3时,太阳第二次在P地中天(SPE3在同一直线上),从而完成一个太阳日;那时恒星早已越过中天。
读这个图必须注意,在太阳系范围内,太阳是中心天体,它的光线是辐散的;恒星无比遥远,它的光线可看作平行的,图中所示三颗星,指的是同一颗恒星。太阳日是日常生活的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3)速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cosα°
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地球各地角速度(两极为零)相等,为15°/小时。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4)地球公转速度
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大约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日地距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日地距离最远是1.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米,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到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地球过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板块边界类型:

边界类型

地区

交界处板块

生长边界
(板块张裂)

东非大裂谷

非洲板块内部

红海

印度洋-非洲

大西洋

亚欧、非洲-美洲

冰岛(属大西洋海岭)

亚欧-美洲

消亡边界
(板块碰撞)

喜马拉雅山脉

印度-亚欧

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

非洲-亚欧

西太平洋海沟-岛弧链

太平洋-亚欧

落基山脉

太平洋-美洲

安第斯山脉

南极洲-美洲


板块边界与地形:

边界类型

地形

生长边界 裂谷、海洋、海岭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高大山脉、高原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 大洋板块边缘:海沟
大陆板块边缘:海岸山脉、岛弧

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划分依据:

自然灾害类型

分类依据

陆地灾害、海洋灾害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
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 波及范围
山地灾害、平原灾害、滨海灾害 陆地地形类型
原生灾害、次生灾害 出现时间的先后和灾因
地史灾害、历史灾害、当代灾害、未来灾害 出现时期
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 造成的损失
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 成因和特点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一、气象灾害

指因气象异常而导致的灾害。

项目 干旱 洪涝 热带气旋
成因 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连续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引起低洼地积水、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 热带洋面的空气漩涡,受低气压影响
危害 农作物干枯死亡,陆地水减少,造成人畜和工农业缺水,社会动荡 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交通、电力设施和造成人员伤亡 强风、暴雨、风暴潮、洪涝,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
分布 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美国东部、欧洲西部等 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防御 兴修水利、节水、绿化、生物改良使之耐旱 加强预报、绿化、防洪工程 加强预报、营造防护林等

二、地质灾害:

指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和过程。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1、地震
(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2)构造地震示意
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3)震级与烈度
①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
注意:
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C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②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注意:
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B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4)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
2、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①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②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③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2)泥石流
①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②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③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海洋灾害概念: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称为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造成的灾害都属于海洋灾害。其中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是风暴潮。
3、风暴潮
(1)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

发生季节

发生地区

特点

台风引起的风暴潮 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 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温带风暴潮 春秋季节 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三、生物灾害

定义: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
类型:农林牧生物灾害;森林火灾、草原火灾
1.病害
(1)类型:常见的农作物病害有: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常见的森林病害有: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
(2)病害发生的原因:
A.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
B.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3)危害: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
2.虫害和鼠害
(1)虫害的常见类型
①常见的农作物虫害有: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
②常见的森林虫害有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其中松材线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
(2)鼠害及危害
①重灾区:农田、牧场及森林。
②危害: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
(3)虫、鼠害的特点: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4)造成虫害和鼠害流行的因素:
①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
②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等
自然灾害系统各部分关系: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发现相似题
与“美国宇航局称,今年2月发生在智利的里氏8.8级大地震冲击力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