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下图为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 题。

    1 .若图中甲为高气压中心,则
    [     ]

    A .甲为夏威夷高压
    B.乙为印度低压
    C.丙为亚洲高压
    D.丁为阿留申低压
    2.2010年1月6日,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地区受强降温和暴风雪的影响造成部分列车晚点或停止运行。该天气现象可能是
    [     ]

    A.由甲天气系统造成
    B.由乙天气系统造成
    C.由丙天气系统造成
    D.由丁天气系统造成
    3.若图中甲为低气压中心且位于北纬30°附近时,则
    [     ]

    A.华北平原的耕地返盐
    B.此时是南极科考最佳时间
    C.东北平原上农民正在播种小麦
    D.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受到锋面气旋控制,雨水较多
    4.若丁为高压中心,则
    [     ]

    A.它的强弱决定了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灾害的发生状况
    B.在它的一部分(脊)的控制下天气多雨炎热
    C.它的强弱决定了我国台风频率的大小
    D.它强大时我国东部地区吹偏北风
    本题信息:2012年陕西省月考题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胡丽平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图为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 题。1 .若图中甲为高气压中心,则[ ]A .甲为夏威夷高压B.乙为印度低压C.丙为亚洲高压D.丁为阿留申低...” 主要考查您对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

高、低压与天气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
  • 高、低压与天气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

1、定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
2、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3、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4、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共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具体图示如下:(春、秋分日时)  

5、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下图所示:



气压带的形成:

气压带

纬度位置

形成过程

成因类型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 接受太阳辐射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热力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地区,南北纬30°附近 赤道上空气流流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风,在副热带上空集聚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 动力原因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地区,南北纬60°附近 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在副极地地区相遇,盛行西风主动爬升,近地面气压降低 动力原因
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接受太阳辐射最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气压升高 热力原因

风带的形成:

风带

形成

极地东风带 由极地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的寒冷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左)偏成东北(南)风
中纬西风带 近地面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南)流出的一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左)偏转成西南(北)风,称为盛行西风带
低纬信风带 由于气压差的存在,近地面气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动,向南(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南)风逐渐向右(左)偏转成东北(南)风

特别提示:

(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的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4)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是热力环流,中纬环流是动力环流。
(5)风带中风向的确定: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风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低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
高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气旋与反气旋对比:

水平气压与风向对比:

 


高压和低压的识别:

气旋、反气旋的低空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可以用左右手定则进行判断: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为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 题。1 ....”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