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张明同学以“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作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二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诞生了大批独立国家
    ②印度独立后大力发展科技,成绩卓著
    ③巴拿马为收回运河主权,和美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④非洲国家独立后纷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本题信息:2007年月考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亚杰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张明同学以“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作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二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诞生了大批独...” 主要考查您对

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巴拿马运河的收回)

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 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 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巴拿马运河的收回)
  • 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亚洲四小龙: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一跃成为全亚洲最发达富裕的地区之一。所谓“东亚模式”引起全世界关注,它们也因此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这四个成功发展且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体,其极为成功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经验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典型例子。它们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外国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迅速走上发展道路。也成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火车头之一,目前国际社会普遍皆视亚洲四小龙为发达国家或地区。


战后亚洲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面临的机遇:
A、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B、二战后,世界局势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C、世界经济进入调整发展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D、第三次科技革命
2.面临的问题:
A、人口多、基础差、各地发展不平衡,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
B、长期的殖民统治,受西方列强控制较严重,易产生政治或经济的动荡;
C、国际经济旧秩序、世界大国的影响和制约;
D、亚洲国家差异大,内部矛盾复杂。
战后亚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1.抓住发达国家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2.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3.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劳动者素质。
战后新加坡、韩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1.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依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2.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
3.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4.大力发展教育、科技,造就经济发展所需的后备人才;创造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
非洲独立运动:
二战后,伴随着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下降,非洲殖民地人民掀起了一波独立浪潮,自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90年代,分为4个阶段,全部非洲实现了独立,成为重要的第三世界力量。
非洲民族独立浪潮的4个阶段:
1.二战以后,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在北非展开。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获得真正独立。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取得独立。其中,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深入发展。
4.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非洲独立运动的意义:
非洲的独立运动改变了非洲的面貌,也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新兴的非洲独立国家成为一支重要的反殖反帝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非洲国家独立进程图:

南非第一个黑人总统——曼德拉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RolihlahlaMandela)
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在任职总统前,曼德拉是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同时也是非洲国民大会的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领袖。当他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时,南非法院以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将他定罪。依据判决,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1990年出狱后,转而支持调解与协商,并在推动多元族群民主的过渡期挺身领导南非。自种族隔离制度终结以来,曼德拉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赞许,包括从前的反对者。曼德拉在40年来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其中最显著的便是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2004年,其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
古巴革命:
1953年七·二六起义,古巴人民反对巴蒂斯塔亲美独裁政权和美国新殖民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后演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以菲德尔·卡斯特罗为首的革命者取得政权后,逐步实行了全面的社会变革。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和“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由巴拿马共和国拥有和管理,属于水闸式运河。其长度,从一侧的海岸线到另一侧海岸线约为65千米(40英里),而由大西洋(更确切地讲是加勒比海)的深水处至太平洋的深水处约82千米(50英里),宽的地方达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


拉美地区经济发展历程:
1.措施:普遍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保护鼓励民族工业发展;调整战略,大量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出口;大力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2.成就:1945-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5.6%,198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2280美元。巴西、墨西哥进入新兴工业国家行列,阿根廷、智利、委内瑞拉等国上升为中等收入国家。

古巴反美斗争胜利的意义:
1.促进古巴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2.打击美国霸权主义政策;
3.鼓舞拉美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

巴拿马运河示意图:

1977年美、巴签订《巴拿马运河条约》,巴拿马在1999年收回运河区主权。


古巴的历史:
1492年,哥伦布航海发现古巴岛。1510年西班牙远征军开始征服古巴并进行殖民统治。1762—1763年曾被英国占领。1868年和1895年先后爆发两次独立战争。1898年美国赢得对西班牙的战争后占领古巴。1901年古新宪法被迫接受“普拉特修正案”,允许美保留干预古内政的权利。
1902年5月20日,美扶植成立“古巴共和国”。
1903年,美国强租古巴海军基地两处,至今仍占领着关塔那摩基地。此后,古基本上由独裁政府统治,政局动荡。
1934年初,军人巴蒂斯塔在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1882~1945)的支持下发动军事政变上台,对古巴实行封建买办式的军事独裁,执政至1944年。
1952年3月,巴蒂斯塔再次发动军事政变上台。1953年7月2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领一批进步青年武装攻打蒙卡达兵营,失败后被捕入狱,1955年流亡墨西哥。
1956年12月,卡斯特罗率领81名起义战士乘,在马埃斯特腊山区开展游击战。1959年1月1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起义军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建立革命政府。1961年4月,古巴在吉隆滩击败美国组织的雇佣军入侵。随后,卡斯特罗宣布开始社会主义革命。
1962年,美宣布对古实行经济、贸易和金融封锁。
1990年8月,古巴政府宣布进入“和平时期特殊阶段”。1991年10月,古巴共产党召开四大。会议决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计划经济。
亚非会议:
即万隆会议,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这10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

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Movemen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

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原则:
1.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2.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
3.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


万隆会议的影响:
1.万隆会议是第三世界崛起的开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和国际关系格局。
2.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是对《联合国宪章》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丰富与发展,加强了现代新型国际关系的法理基础。
3.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开展外交并和亚非拉国家达成共识的重要里程碑,提出了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原则。

不结盟运动的背景、标志和影响:
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在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下,新兴独立国家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新兴独立国家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格局,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
2、标志: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3、影响: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了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发现相似题
与“张明同学以“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作...”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