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物理

首页
  • 探究题
    李楠同学看到演奏者在拉二胡之前先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她想,是不是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跟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呢?她找来橡皮筋,如图所示,用牙齿和手把橡皮筋拉开,拨动时,改变松紧程度,听起来音调确实不同。
    (1)她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橡皮筋拉得越紧,其音调越___________。
    (2)她经历的探究过程是:提出问题,_________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论证。
    (3)声音的响度跟什么有关?利用以上器材,如何验证?
    (4)她听到的声音主要经过哪些传导途径?
    (5)冬于,寒风吹到野外的电线上,发出呼呼的哨声,而在夏天却很难听到,这是为什么?请根据声学知识予以解释。

    本题信息:2011年期中题物理探究题难度较难 来源:牛青丹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李楠同学看到演奏者在拉二胡之前先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她想,是不是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跟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呢?她找来橡皮筋,如图所示,用牙齿和手把橡皮...” 主要考查您对

耳朵的构造,骨传声,双耳效应

声音的传播

音调的概念

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控制变量法和科学探究的过程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耳朵的构造,骨传声,双耳效应
  • 声音的传播
  • 音调的概念
  • 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
  •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 控制变量法和科学探究的过程
听觉的形成:
      如图所示,是人耳的构造。耳廓把外界的声波收集起来,经外耳道传人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再将这种振动传给与它相连的听小骨,听小骨再将振动传给耳蜗和半规管,经处理后传至有关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再将声波信号传送到大脑产生听觉。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有声源
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③人的听觉系统良好
④音量(响度)达到一定的程度
⑤声音的频率(音调)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

人耳感知声音的两种途径:
(1)空气传导
①定义:通过空气振动而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从而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空气传导。
②原理:气体可以传声。
③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鼓膜振动→听小骨,半规管,前庭→听觉神经→大脑

(2)骨传导
①定义:通过人的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从而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②原理:吲体叮以传声。
③途径:
声音听觉神经→大脑
双耳效应与立体声:
1.定义: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如图)

2.原因:两只耳朵可以分辨声源方向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的强度不同;二是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的时间有先后;三是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振动步调有差别。
3.应用:如果在声源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会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好。双耳效应是判断声源所存卒间方位的依据。

耳聋:

1. 定义
类型 概念
传导性耳聋 一个人只有当外耳、中耳、内耳、大脑都完好无损时才会有正常的听力,否则,听力就会受到影响。有的人小时候患过中耳炎,鼓膜穿孔,甚至听小骨也损坏了,于是听力不佳,这叫传导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 有的人,鼓膜、耳骨、耳蜗以及外耳郜没问题,但却听不到声音,医学上叫做神经性耳聋
2. 一些耳聋病人的听声法
如果只是由于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1)利用骨传导: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来进行创作。
(2)利用助听器:助听器是利用增大响度来触动听觉的,它与骨传导助听方法不同。
 介质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任何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
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状态 固体 隔墙有耳
液体 说话声吓跑游鱼
气体 人与人相互交谈


声波水波类比
水波(铅笔轻点水面) 声波(击鼓)
振动源 铅笔 鼓面
传播介质 空气
现象 形成一圈一圈的波动向外传播 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外传播

理想化实验法研究声的传播:
  理想化实验法就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在物理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可能直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或探究的物理规律。应用这种科学方法探究和认识物理规律时往往分两步:
(1)根据实验目的尽量创造条件.设计并操作实验,为探究或验证某一物理规律取得可靠的实验事实;

(2)在获取可靠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假想在理想状态下进行实验,并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实验结果(或结论)。如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实验现象是: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弱。但最后还是能听到声音,主要原因是实验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以及周围的固体还能传声。这时推理就显得很重要了,它能够突破实验条件的限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结论。
例 关于下面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入耳处减弱
D.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
解析 在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罩里面空气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里面闹钟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小,如果玻璃罩里面的空气被抽光,我们就无法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进一步研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B是用转换法表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C项实验表明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项中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故A正确。
答案 A
 定义: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决定音调的因素:
(1)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如果物体在1s内振动100次,那么频率就是100Hz。

(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的高低取决于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也就越低。

(3)用波形比较频率: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音叉的频率不同。在同样时间内,甲振动次数少,频率低,音调低;乙振动次数多,频率高,音调高。

 声音的特性
(一)响度: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单位:分贝dB)
(二)音调: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hertz),赫兹[/url,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例如,低音端的声音或更高的声音,如细弦声。
(三)音色:声音的特性,由发声物体本身材料、结构决定。

控制变量法理解声音的特性

     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这个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人为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冉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下面的验证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实验就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例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 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助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r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解析:因为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多个因素,在实验过程中就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若验证猜想一,所选的琴弦就必须是长度、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几根弦,所以应选A、B、C三根弦;同理可知,验证猜想二,要选A、D、F三根弦。若再研究音调与弦松紧的关系,必须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拨松紧不同的弦,测出两次的频率,然后进行分析、比较。
   答案(1)ABC  ADF  80   1.02
(2)选取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然后改变琴弦的松紧,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琴弦,测出此时的振动频率,进行分析、比较。

如何理解向暖水壶充水时声音高低的变化
    向暖水壶中灌水,能引起水壶中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水未满时,空气柱较长,振动频率低,音调低。随着水面的升高,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频率逐渐变高,音调逐渐变高。
    例如图所示,当往开水瓶中倒水的时候,为什么根据声音就知道瓶中水满不满?

  解析:通过听灌水时发出的声音可判断水是否灌满:若声音音调较低,则表示振动频率低,瓶中空气柱较长,水还未灌满;若音调很高,则表示水将灌满。
  答案:见解析
一些乐器的音调
各种乐器的音调 打击乐器 鼓、锣等乐器受到打击时发生振动,发出声音。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音调就越高
弦乐器 二胡、小提琴和琵琶等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程度。一般情况下,弦越细、越紧、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管乐器 长笛、箫、各种号等,音调的高低取决于所含空气柱的长短。一般来说,长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调低,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调高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范围: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因为它们已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它们已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有很好的反应

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

 认识振幅: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探究实验:探究响度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如图)

①实验器材:铁架台、细线、泡沫塑料球、音叉、小锤。

②实验步骤:先用较小的力敲音叉,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听两次音叉发出声音的强弱,观察两次小球被弹起的高度。

③现象:第二次音叉的响度大,小球被弹起得高

④结论: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例如以下的探究实验: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验证欧姆定律

科学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过程的一些环节: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发现相似题
与“李楠同学看到演奏者在拉二胡之前先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她想...”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