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化学

首页
  • 单选题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船以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分解:2NH4ClO4=N2↑+4H2O↑+Cl2+2O2↑;△H<0。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能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飞船飞行
    C.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NH4ClO4仅起到氧化剂作用
    本题信息:2010年期末题化学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于丽娜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船以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分解:2NH4ClO4=N2↑+4H2O↑+Cl2...” 主要考查您对

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分解反应

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能量的相互转化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氧化剂、还原剂
  •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 分解反应
  • 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 能量的相互转化
氧化剂:

(1)定义: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2)常见的氧化剂: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 Cl2、Br2、O2等。
②某些高价氧化物,如SO3、MnO2等。
③氧化性含氧酸,如 浓H2SO4、HNO3、HClO等
④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2Cr2O7、KClO3、FeCl3等。
⑤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⑥某些金属阳离子:如Ag+、Fe3+

还原剂:

(1)定义: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2)常见的还原剂:
①活泼金属单质:如 Na、A1、Zn、Fe等。
②低价态的金属阳离子:如Fe2+等;
③某些非金属单质:如 H2、C等。
④元素(如C、S等)处于低价时的氧化物,如CO、NO、SO2等。
⑤元素(如Cl、S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氢化物:如 H2S、HCl、HI、NH3等 。
⑥元素(如S、Fe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或酸,如Na2SO3、H2SO3、H2C2O4、FeSO4等。

常见的氧化剂及对应的还原产物:

氧化剂

还原产物

Cl2、ClO- Cl-
KMnO4(H+)、MnO2 Mn2+
HNO3 NOx、N2、NH4+
浓H2SO4 SO2
Ag+、Fe3+ Ag、Fe2+
H2O2 H2O

常见的还原剂及对应的氧化产物: 

还原剂

氧化产物

Na、K等金属单质

Na+、K+

某些非金属C、S

CO2、SO2

非金属的氢化物CH4、H2S、NH3

CO2、S/SO2、NO

某些低价态的氧化物CO、SO2

CO2、SO3

某些低价态的酸或盐H2SO3、Na2SO3

SO42-

某些低价态的阳离子Fe2+

Fe3+

H2O2

O2


易错易混点:

(1)金属单质只具有还原性,金属最高价阳离子只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非金属单质常作氧化剂,某些非金属单质也是较强的还原性物质,比如H2、C等等
(3)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①元素最低价只有还原性,最高价只有氧化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②同一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只能接近不能交叉。
例如:



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无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历程:
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发生变化。根据氧化数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两个半反应:氧化数升高的半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氧化数降低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共同组成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以下一般规律:

强弱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转化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归中反应时,元素的氧化数只接近而不交叉,最多达到同种价态。
优先律:对于同一氧化剂,当存在多种还原剂时,通常先和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反应。守恒律: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

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判定:

物质的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能力。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得失电子的数量无关)。从方程式与元素性质的角度,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有无与强弱可用以下几点判定:
(1)从元素所处的价态考虑,可初步分析物质所具备的性质(无法分析其强弱)。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H2SO4、KMnO4中的S、Mn元素;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S、SO2等。
(2)根据氧化还原的方向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种还原剂反应时,如氧化产物中元素的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如是否需要加热,是否需要酸性条件,浓度大小等等。


电子的得失过程:


其过程用核外电子排布变化情况可表示为:


分解反应:

一种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如加热、通直流电、催化剂等)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较简单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



分解反应类型:

氧化物分解:     2H2O=(通电)2H2↑+O2↑               2H2O2=(MnO2)2H2O+O2
含氧酸分解:     H2CO3=(△)H2O+CO2↑             H2SO3=(△)H2O+SO2↑        
碱的分解:          Mg(OH)2=(高温)MgO+H2O      Cu(OH)2=(△)CuO+H2O       2Fe(OH)3=(高温)Fe2O3+3H2O
                          2Al(OH)3=(高温)Al2O3+3H2O (注:不溶性碱高温时可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水)
盐的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Ca(HCO32=(△)CaCO3+CO2↑+H2O             CaCO3=(高温)CaO+CO2↑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MnO2)2KCl+3O2


分解反应的模型:

A=B+C       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变多”,也可以理解成为由一种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Al(OH)3=(高温)Al2O3+3H2O
只有能产生单质的分解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H2O=(通电)2H2↑+O2


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反应,即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放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反应,即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反应释放出能量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比较:


能量的相互转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力变化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常见能量转化有: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化学能和光能、风能的相互转化等。
如:燃料燃烧产生能量最终带动发电机发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铜、锌形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现相似题
与“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船以铝...”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