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政治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反分裂国家法》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运用国家主权的有关知识,说明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维护祖国统一大业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政治材料分析题难度极难 来源:吴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反分裂国家法》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 主要考查您对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主权国家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 主权国家

一国两制含义:

“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人民政府;两制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但享有高度的自治(非“完全自治”)——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地方性的)、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一定的外事权,中央依法授予的其他自治权力。


“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两岸长期分裂,祖国统一的要求十分迫切。中国共产党及中央人民政府顺应历史潮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高瞻远瞩,提出切实可行的祖国统一纲领,为结束分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过程:

(1)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它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2)形成过程
1979年元且,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尊重台现状、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82年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样,“一国两制”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
(3)“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惟一可行之路。有利于保证这两个地区的继续繁荣稳定;保持这两个地区的繁荣稳定,不但对这两个地区的人民有利,而且对全国人民有利,对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利。

香港、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它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中。1982年中英两国在解决香港问题谈判时,邓小平明确指出,要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香港问题;双方将“一国两制”方针作为谈判的基础;198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落实了这一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胜利回归,终于成功地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2)澳门顺利回归
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
1999年5月,何厚铧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10月,江泽民在对葡萄牙进行国事访问时强调,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后,中央人民政府将严格遵循“一国两制”方针,按照澳门基本法办事。
1999年12月20日凌晨,澳门回归祖国。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
(1)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国耻;
(2)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3)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国际意义:
(1)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2)“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是世界上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

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原因:
(1)早日结束两岸分裂状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改革开放后,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下,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海峡两岸的和缓与交流。



主权与人权:

区别:
主权是国家存在最重要的因素,主权在国际交往中强调国家这一属性;人权是公民享有的人身自由和各项民主权利。
联系:
主权是人权的前提和基础,人权是主权的体现。“人权高于主权”是一些西方国家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借口,是错误的。


主权国家的理解:

(1)地位:
是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构成要素:
①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
②最重要的要素: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3)基本权利:
①独立权: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②平等权: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③自卫权: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④管辖权: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4)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联合国:

联合国 性质 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原则 ①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②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
③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④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⑤集体协作。
⑥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作用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
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中国与联合国: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 ①地位: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作用:
A.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B.在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

(1)联合国大会是由全体会员国组成的审议机构,每年召开一次。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对各会员国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只对会员国产生广泛的政治影响。
(2)联合国安理会是联合国的执行机关,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为制止对和平的破坏和 侵略行为时所通过的决议,对当事国和所有会员国都有法律约束力,必须予以执行。安理会可采取非武力措施和军事举动来实施其决议。因此,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决议的约束力是不同的。


主权国家:

 

发现相似题
与“《反分裂国家法》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