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约31°N,103°E)境内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震区房屋建筑几乎全部夷为平地,桥梁坍塌,山体滑坡使交通、通讯中断。据此并结合图回答。

    (1)地震发生后,全国军民即刻投入了抗震救灾的战斗。烟台(约37°N,120°E)某水电暖安装企业
    在得知地震消息后,马上组织自己的员工,开着装满安装工具和日用食品的汽车,日夜兼程,奔赴汶
    川,参加供水设施的抢修。这支由志愿者组成的抢修队伍从烟台出发奔向汶川的行进方向大致是_____
    _______ 。
    (2)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邛崃山(海拔3000米以上)以东的四川盆地及灾区几乎每天雨雾不断,给救
    灾飞机的起降造成严重困难,但此时期邛崃山以西却是晴空万里。这种山脉东西阴阳两重天的现象产
    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某建筑集团的建设大军,乘坐北京一成都的旅客列车日夜向汶川开进,支援灾区重建,预计第
    二天18:59分到达。从北京一成都火车运行简明时刻表中可以推断这列火车的车次是________ 。

    (4)根据灾区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应把以下何种产业做为发展重点
    [     ]

    A.农业
    B.畜牧业
    C.旅游业
    D.工业
    (5)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每个人都必须具有极强的防震意识。假若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四楼的
    教室里上课,其正确的逃生方法应该是
    [     ]

    A.迅速顺楼梯往下跑
    B.迅速打开窗户向下跳
    C.迅速趴在桌子下或墙角处
    D.在老师的安排下有秩序地沿楼梯撤离
    本题信息:2008年山东省中考真题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较难 来源:孙岩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约31°N,103°E)境内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震区房屋建筑几乎全部夷为平地,桥梁坍塌,山体滑坡使交通、通讯中断。据此...” 主要考查您对

地球仪和经纬网

中国的地形地势

中国的气候,季风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中国的农业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地球仪和经纬网
  • 中国的地形地势
  • 中国的气候,季风
  •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 中国的农业
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制作成地球的模型,称为地球仪。地球仪可以方便的我们学习地球的地貌,了解地球表面地理事物分布,并且能够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状况、昼夜长短和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地轴:
在地球仪上,人们假想的穿过地球中心的,地球旋转的轴叫做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做两极。北极指向北极星方向,不变,南极与北极星位置相反。南北极分别代表地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

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地轴是一根通过地球南北两极和地球中心的假想线),在地球中腰画一个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使圈上的每一点都和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这个圆圈就叫作“赤道”。在赤道的南北两边,画出许多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就是“纬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叫做纬线。定义为地球面上一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我们把赤道定为纬度零度,向南向北各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北极就是北纬90度,南极就是南纬90度。纬度的高低也标志着气候的冷热,如赤道和低纬度地地区无冬,两极和高纬度地区无夏,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从北极点到南极点,可以画出许多南北方向的与地球赤道垂直的大圆圈,这叫作“经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就叫经线。
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
纬线 经线
形状特征 与地轴垂直,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极 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长度 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4万千米),赤道向两极递减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等长
度数起点线 赤道(厄瓜多尔基多市) 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
度数的划分 以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度 以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度
代号 南纬(S)北纬(N) 东经(E)西经(W)
半球划分 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 以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
特殊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本初子午、20°W160°E、180°经线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的变化规律:以赤道为分界线,越靠近两极的地方,纬度越大,相对应的是,靠近北极是北纬(N),靠近南极的是南纬(S)
2.经度的变化规律:以本初子午线(0°)为起点,向东为东经(E),向西为西经(W),无论向西向东,都以180°为终点。


经纬网的划分:


东西半球的划分: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在工程测量方面,应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布设精密工程控制网,用于城市和矿区油田地面沉降监测、大坝变形监测、高层建筑变形监测、隧道贯通测量等精密工程。加密测图控制点,应用GP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简称RTK)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用于施工放样。
在航空摄影测量方面,我国测绘工作者也应用GPS技术进行航测外业控制测量、航摄飞行导航、机载GPS航测等航测成图的各个阶段。
在地球动力学方面,GPS技术用于全球板块运动监测和区域板块运动监测。我国已开始用兵GPS技术监测南极洲板块运动、青藏高原地壳运动、四川鲜水河地壳断裂运动,建立了中国地壳形变观测网、三峡库区形变观测网、首都圈GPS形变监测网等。GPS技术已经用于海洋测量、水下地形测绘。
中国地形地势:
1.地势: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

界线 主要地形 海拔

-- 高原、盆地 4000米以上

昆、祁、横 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1000-2000米

雪、巫、太、大 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2.地势意义:
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3.地形特点: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特点:
1.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2.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3.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4.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丘陵的利用特点:
1.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2.发展旅游业;
3.发展林业、畜牧业

四大高原对比

名称

位置和省、区范围

海拔

主 要 特 征

青藏高原

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青海西藏全部、四川省西部

4000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内蒙古高原

位于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内蒙古大部、冀甘宁一部分

1000左右

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原,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

黄土高原

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以长城为界,南到秦岭;山西省全部、陕甘宁一部分

1000-2000,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

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分

1000-2000

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不平有许多“坝子”


四大盆地对比

名 称

位置与范围

海拔

主 要 特 征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与天山之间;新疆境内

1000

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丘区)和最大内流河,封闭严密、干燥

准噶尔盆地

阿尔泰山、天山之间;新疆境内

500

面积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对湿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北部有一条外流河,多为固定沙丘

柴达木盆地

昆仑山、祁连山之间;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

3000左右,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

我国地势最高盆地,大部分为沙漠、戈壁,东南部多盐湖和沼泽地,有“聚宝盆”之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

四川盆地

东是巫山,西是横断山,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贵高原;四川重庆境内

500以下

也称“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

三大平原对比

名 称

范围

主 要 特 征

东北平原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200以下)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深广,多沼泽低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粮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

北是燕山,南到准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

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淮海冲积而成。地势低平(多在50以下),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巫山以东到海滨,沿江分布呈狭长形

我国最低平的平原(多在50以下,下游长江三角洲则海拔在10以下),河湖密布,为著名水乡

三大丘陵对比

 

位置

风景旅游区

辽东丘陵

辽东半岛上

千山

山东丘陵

山东半岛上

泰山

东南丘陵

我国东南部,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等,面积最大

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地震、火山、泥石流的分布

名称

分布

地震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部青藏高原和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火山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泥石流

多产生在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
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
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中国地形多样化的影响:
1.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2.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3.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中国地形图(未包含南海地区):

黄土高原与云贵高原: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地质时期强劲的偏北风从北方干旱地区吹来的,是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面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生活贫困。但这里又是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这里的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凿窑洞。窑洞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
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但是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只有一些小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为“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我国的气候: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除青藏高原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我国温度分布特点: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与分布特点: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和植被
湿润区 >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南大部、东北的东北部 气候湿润,森林
半湿润区 400-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气候较湿润,草原和森林
半干旱区 200-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份 气候较干燥,主要为草原
干旱区 <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 气候干旱,主要为荒漠

我国气候特点与评价:

特征

内容

成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①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②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比,冬温偏低,夏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大;
③气温年较差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我国冬季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暖热多雨 夏季暖热多雨,对农作物等生长十分有利 冬季寒冷干燥,对农作物等生长不利;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雨热同期 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 夏季,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光热多,且受夏季风影响,带来充沛的降水 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广大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
气候复杂多样 我国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纬度差异大,东西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复杂多样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对比:

季节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冬季1月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
②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
夏季7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
地势高。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②沙漠广布,吸热快;
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温度带划分对比: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季节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冬季1月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
②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
夏季7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
地势高。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②沙漠广布,吸热快;
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

范围

≧1000℃积温

作物熟制

热带 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部(雷州半岛)、滇南部(西双版纳) >8000℃ 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亚热带 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即鲁全部和陕、晋、冀大部分和南疆 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我国冬小表、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葡萄等)的主产区。
中温带 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 1600-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子、高粱
寒温带 黑、内蒙古的最北部 <1600℃ 一年一熟。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为主: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高原气候区 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 <2000℃ 一年一熟。青稞等

降水分布与时间对比: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名称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我国降水界限的划分:
1.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
2.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3.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1.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2.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中国干湿情况分布图:
我国气候分布图:

我国季风走向示意图: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及防治方法:

灾害

多发地区

多发季节

成因

特点

防治措施

梅雨 江淮地区 春末夏初 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阴雨连绵——降水多;出现“空梅”天气——干旱 降水多时——排水;出现“空梅”天气——引水灌溉
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7月 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 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 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能缓解旱情
台风 东南沿海 夏秋 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的热带气旋 狂风暴雨 及时预报,做好台风过境的准备,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
春旱 华北 3-5月 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没有到达(或受单一冷气流影响),降水少,又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节,蓄水量大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河湖水位下降 引水灌溉
夏涝 华北、南方地区 6-8月 春季风来得迟,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 洪涝灾害 低洼地排水,疏浚河流,增加入海口
倒春寒 东部季风区 3-5月 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 春季出现强低温和雨雪天气 地膜覆盖等
寒潮 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 冬半年,以春秋两季最严重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 大风、雨雪、冻害时间长,范围广 加强警报,做好防寒准备
风沙天气 三北地区 春秋两季,以春季最严重 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 风大,大气含沙量大,能见度低,影响范围广,一般与寒潮路径相同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暴雨洪涝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 夏秋 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如锋面、气旋、热带气旋等 降水强度大,时间短,形成洪涝,我国南方(和东部)地区多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现防洪保险等
干旱 华北、西北 冬春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使突出的世界性问题,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优良作物品种,开展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现代交通:
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工具的运输。
交通运输被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较小。

我国交通运输业:
我国高速公路始建于1984年,是上海—嘉定。主要高速密集区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个地区。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目前除西藏以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铁路,初步形成了“五纵三横”的全国性铁路网。“九五”期间新修的南昆铁路,使我国资源丰富的大西南有了出海通道。青藏铁路已开工建设。主要铁路枢纽有:北京、沈阳、兰州、郑州、徐州、株洲、南昌、上海等。
我国铁路干线:
南北干线:①京广线 ②京哈线 ③京沪线 ④京九线 ⑤同蒲线  ⑥太焦线 ⑦焦柳线 ⑧宝成线 ⑨成昆线。
东西干线:A、京包线 B、包兰线 C、陇海线 D、兰新线 E、沪杭线 F、浙赣线 G、湘黔线 H、贵昆线。

“五纵”与陇海线、长江干流交汇处的城市:

“五纵”名称

京沪线

京九线

京广线

焦柳线

宝成-成昆线

与陇海线交汇处的城市 徐州 商丘 郑州 洛阳 宝鸡
与长江干流交汇处的城市 南京 九江 武汉 枝城 攀枝花

我国公路交通现状:
公路发展很快,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形成覆盖全国全部2000多个县市和绝大多数乡、镇的庞大公路网,1992年通车里程达105.7万千米,通往西藏的有新藏公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滇藏公路。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近年)以来,高速公路建设迅速发展。如北京一天津一塘沽线、沈阳一大连线、京沪高速公路等。

我国内河运输现状:

内河航道有11万千米。航运比较发达的航道有长江、京杭运河、珠江、松花江。长江是我国内河航道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重庆、武汉、南京、上海是沿岸重要港口。

我国海洋运输现状:

海洋运输,我国海上航运分为沿海航运和远洋航运。沿海航运可以分为以大连、上海为中心的北方航区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航区;主要通航: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等主要海港,远洋航线可通达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洋运输总载重吨位居世界第2位。

我国航空运输现状:
航空运输,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航空运输网,600多条航线联系亚、欧、非、美和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及国内重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乌鲁木齐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港。

中国交通图:

中国的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林业资源: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饲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历史上,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由于长期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战争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少林国家。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和保护天然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实行“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的政策、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政策等。加快实施“141”绿色工程建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我国的畜牧业:
牧业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
著名的优良畜种有内蒙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细毛羊、宁夏滩羊、藏绵羊、牦牛等。农耕区畜牧业主要是指农民家庭饲养的猪、牛、羊以及鸡、鸭、鹅等家禽。目前,我国农耕区畜牧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我国的猪、牛、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的水产业:
水产业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根据生产方式又可分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发展水产的水域条件优越,陆地上河湖面积广大,养殖历史悠久;海洋方面,自北而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广阔水域。
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是东部和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西部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
1.东部主要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2.林业集中分布于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3.东部沿海地区是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4.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西部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特点:

1.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2.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3.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我国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的比较:

基地类型

分布地区

商品粮基地 九大基地: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②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江淮地区;③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商品棉基地 五大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原;南疆
油料作物基地 花生 重要性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
油菜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有“北移南迁”的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
芝麻 主要在河南
胡麻 西北内陆地区
糖料作物 甘蔗 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台湾、广东、福建、四川、云南、海南是主要产区(热带、亚热带)
甜菜 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四个省区(中温带)
出口商品基地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三角洲地带、珠江三角洲;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
 

我国农业分布:
分布

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成因 这些平原地区,属于我国季风区,温度和降水条件好,属湿润和湿润地区,同时平原广阔,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地区差异 北方 南方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是旱地,灌溉多采用水浇形式。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等。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是水田,广泛种植水稻。此外,棉花、油菜、甘蔗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也较广。大部分地区一年两熟至三熟。
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的需要量大米,人口增长快,人均粮食产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对粮食产量影响很大。
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  ①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②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要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我国的农业生产是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相应地建成立了九大商品粮基地,和商品糖、油、棉等基地,以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还要贯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方针。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1.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3.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面向市场,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的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
4.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量。例如: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

影响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分布的因素:

1.自然条件:东南部临海,水域宽广,大陆水域的3/4在东南部。
2.人口:东南部人口稠密,居民有食鱼的爱好。
3.社会经济条件:城市多,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4.技术: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较高。

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尚比较低;
2.“靠天收”“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扭转。农业综合生产力尚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3.农业结构尚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
4.农业“新,特,优”产品尚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
5.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如耕地减少、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我国渔业资源分布图:


我国畜牧业资源分布图:



我国林业资源分布:




发现相似题
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约31°N,103°E)境内...”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