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面四幅图是近地面垂直气温分布图,有利于冻雨形成的是

    [     ]

    A、A
    B、B
    C、C
    D、D
    2.为监测并分析冻雨范围的变化趋势,应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①遥感技术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雷达系统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
    本题信息:2011年模拟题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胡丽平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下图,回答1-2题1.下面四幅图是近地面垂直气温分布图,有利于冻雨形成的是[ ]A、AB、BC、CD、D2.为监测并分析冻雨范围的变化趋势,应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①...” 主要考查您对

大气的受热过程

遥感技术(RS)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大气的受热过程
  • 遥感技术(RS)的应用
  •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能量源泉。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可见光(0.4~0.76微米)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大气辐射——长波辐射


受热过程:

①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上界。
②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③太阳辐射到达地表。部分被地表反射,部分被地面吸收,从而使地面增温。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
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逆温现象:

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
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这就是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
A发生时稳定性特别强(不利于垂直运动),易出现大气污染
B最有利于逆温发生的条件是平静而晴朗的夜晚
C日出前后的逆温层最厚,日出后地面温度升高,逆温层慢慢消失。

逆温的类型:

(1)辐射逆温: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小,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这种逆温现象主要发生在气温日较差的晴天晚上和黎明。地面热量辐射散失,越接近地面空气越冷,导致逆温。过程为:

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形;在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很快,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离地面愈远,降温愈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图c);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地消失(图d、e)。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冷空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大气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这种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3)地形逆温:
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发生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暖空气被冷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种逆温现象主要发生在晚上。还有一种情况是,冬半年冷空气在向低纬度地区运动过程中,因冷空气较冷重,把地势较低盆地和谷地地区填满(形成冷空气湖),而盆地上空是暖空气,在盆地上空暖空气与盆地内冷空气交界的大气层形成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发生在冬半年。

(4)锋面逆温:
锋面附近因上面为暖空气,下面为冷空气,所以也会出现逆温现象,如我国云贵高原东部冬半年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上空出现逆温现象,形成贵阳一带的阴雨冷湿天气。

(5)下沉逆温:
在高压控制区,高空存在着大规模的下沉气流,由于气流下沉的绝热增温作用,致使下沉运动的终止高度出现逆温。这种逆温多见于副热带反气旋区(海洋上空),它的特点是范围大,不接触地面而出现在某一高度上。这种逆温因为有时像盖子一样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扩散,如果延续时间较长,对污染物的扩散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此外,寒流影响下也会促使逆温现象的形成。

逆温现象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逆温的存在,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有相当大的影响:它阻碍空气对流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示意图:

 

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

 

逆温产生的过程图示:


特别提示:

(1)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大气吸收少量太阳短波辐射和大量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的过程。
(2)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如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则被吸收的很少。


遥感技术的概念

所谓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遥感的关键装置—传感器:

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一种被称为传感器的仪器。传感器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由于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所以,可以对遥感信息进行处理和判读分析。


遥感技术系统与分类:

一、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组成。
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工具,按高度,大体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三大类。
传感器:是远距离感测地物环境辐射或反射电磁波的仪器,如照相机、扫描仪等。
遥感技术的工作流程:

二、遥感的分类:

 分类标准  类型
 遥感平台的高度  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电磁波的波谱范围  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
 应用领域或专题  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
 传感器的工作特点  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

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比较:

   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  近地遥感
遥感平台及高度 位于大气层外的卫星、宇
宙飞船等,高度大于80千米
大气层内飞行的各类飞机、飞艇、气球等,高度小于20千米

三角架、遥感塔、遥感车(船)、建筑物的顶部

成像
特点
比例尺最小,覆盖率最大,概括性强,具有宏观的特性;多为多波段成像 比例尺中等,画面清晰,分辨率高,可以对垂直点地物清晰成像;多为单一波段成像 比例尺最大,覆盖率最小,画面最清晰,多为单一波段成像
应用
特点
动态性好,适合对某地区
连续观察,周期性好
动态性差,适合做长周期(几个
月及更长)观察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地物在不断地吸收、发射(辐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遥感是利用装在飞机或人造卫星等上面的光学和电子设备,接收地球上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再传回地面接收站,使用处理和识别设备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得地物的信息。

遥感技术的应用:

1、遥感与资源普查: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矿产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
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
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
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
的大致区域
 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
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
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
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2、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将不仅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交往方式,而且在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有助于灾害的预防、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环境监测 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
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
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灾害监测  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
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

地理信息系统与一般信息系统的区别:

一般信息系统:只能存储、管理数据,不能将数据在空间上的分布表现出来。
地理信息系统:除了一般信息系统的功能外,还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且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作为地理数据、地理信息自动处理与分析的系统,可遍历数据采集—分析—决策应用的全部过程,并能回答和解决以下五类问题:
位置即在某个地方有什么的问题
条件即符合某些条件的实体在哪里的问题
趋势即某个地方发生的某个事件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模拟即某个地方如果具备某种条件会发生什么的问题
模式即某个地方存在的空间实体的分布模式的问题

我国的GIS的发展特点: 起步晚;速度快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2、地理信息系统在道路交通中的应用:


发现相似题
与“读下图,回答1-2题1.下面四幅图是近地面垂直气温分布图,有...”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