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物理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摄氏度的冰变成0摄氏度的水内能不变
    B.固体清新剂在使用时发生了升华
    C.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本题信息:2011年荆门物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摄氏度的冰变成0摄氏度的水内能不变B.固体清新剂在使用时发生了升华C.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主要考查您对

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

升华现象

分子间的作用力

内能的概念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
  • 升华现象
  • 分子间的作用力
  • 内能的概念
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特点:
液化放热。

液化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所有的气体都可以液化,其中温度降到足够低是指气体的温度下降至沸点或沸点以下。小同的气体液化的温度不同。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分离物质。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大多数的气体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气以及气体打火机用的燃气,就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们液化,必须同时降低温度才行。

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冬天手感到冷时,可向手哈气,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被锅内喷出的水蒸气烫伤比开水还厉害,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过程要放热。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温水蒸气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温升高是利用液化放热来完成的。
“白气”
1.含义:“白气”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当水蒸气遇到外界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例如:冬天,从口中中呼出的“白气”;烧开水时从壶嘴喷出的“白气”;夏天,我们看到冰棒冒的“白气”;冰箱门打开时冒出的“白气”;飞机的白色尾气。

2.分类:“白气”现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冷物体冒 “白气”;另一类是热物体冒“白气”。尽管它们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但水蒸气的来源却不同。例如: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 (来源于冰棒之外)遇冷液化而成;烧开水时,壶嘴冒 “白气”是从壶中产生的水蒸气(来源于壶内)遇到壶嘴外附近的冷空气液化而成的。切记:共同的特点都是水蒸气要遇冷。
定义:
在物理学中,升华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相变过程;

生活现象:
1.冬天,冰冻的衣服(结了冰)变干(温度低于0℃,冰不能熔化,消失的本质是冰逐渐升华为水蒸气了)。
2.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3.冬天,0℃或以下(未达到熔点)雪人会逐渐变小。
4.衣箱中的樟脑丸变小。
5.碘受热升华为紫色的碘蒸气。
6.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特点: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是不会相互抵消的,当与分子间的距离r=10-10m时,引力等丁斥力,分子之间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的距离r<10-10m时,分子之间的引力大于斥力,分子之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10-10m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1.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既有一定的体积,义有一定的形状。
2.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化。
3.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同定的形状,可以充满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
4.同体物质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缘故;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原因。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原因。
定义:
定义 微观 宏观 量值
分子的动能 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运动着的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与温度有关 永远不等于零
分子的势能 物质的分子由它们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量 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可能等于零
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分子永远在运动和分子间存存作用力 与分子数及温度、体积有关 永远不等于零


影响内能的因素:
(1)温度是影响物体内能最主要的因素,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就越大,物体的内能还受质量、材料、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2)物体的内能跟质量有关。在温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也就是分子的数量越多,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3)物体的内能还和物体的体积有关。存质量一定时,物体的休积越大,分子间的势能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4)同一物质,状态不同时所具有的内能也不同。
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定义 存在情况 研究对象 相关因素 改变大小的方法
机械能 物体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可以为零 宏观物体 质量、速度、高度、弹性形变量 做功
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不能为零,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微观粒子 质量、状态、温度等 做功、热传递

理解物体内能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内能,更不能说内能是个别分子和少数分子所具有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共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所以,单纯考虑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2)任何物体存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3)内能具有不可测性。只能比较物体内能的大小,不能确定这个物体具有的内能究竟是多少,因为内能是物体的所有分子具有的总能量,宏观量度比较困难。

0℃的物体有无内能?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我们易误认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分子动能
     物体内部由分子组成,且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由于运动永不停息,所以内能永不为零。由于运动杂乱无章,速率有大有小,无法准确描述某一个分子运动速率,所以描述其运动快慢、动能大小时可用是否激烈等词语,比较科学的描述是平均速率、平均动能。 温度越高,反映了分子运动更激烈,平均动能越大。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程度的体现。物体分子运动更激烈和物体温度更高,是同一个意思。
分子势能
    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反映在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和分子距离上。当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距离发生变化时,宏观上会发生物体物态和体积的变化。但体积变化并不显著,我们往往考虑不多,更多时候,还是从物态去判断分子势能。
    在物态变化时,分子势能的变化具有一个特点——突变。例如,0℃的冰化成0℃的水,虽然温度没变,分子动能没变,但由于融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吸收的能量用于增加分子势能,故此,我们说,分子势能是增加的,内能是增加的,而温度不变。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摄氏度的冰变成0摄氏度的水内能不...”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