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材料: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率为6.9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为1063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1%。回答1~2题。
    1.由材料可知,目前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C.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D.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2.下列说法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是
    [     ]

    A.目前我国人口仍低于人口容量
    B.目前我国人口仍远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C.目前我国应大大放宽计划生育的限制条件,缓解老龄化问题
    D.我国每年净增人口多主要因为自然增长率高
    本题信息:2011年河北省期末题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胡丽平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材料: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率为6.9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为1063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1%。...” 主要考查您对

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
  •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增长模式:

1、概念:
又称人口在生产类型,反应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人口增长处于不同的阶段,体现了人口增长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

2、决定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的历程:


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


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
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资源和知识、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因素 相关性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盈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图示如下:


2、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1)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2)对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愈义。
就整个世界来说,一方面国际杜会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能保持好生态平衡,又能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中国政府落实的科学发展观。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表解如下:


估计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1、不确定性:
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

2、相对确定性:
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值16亿左右。
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7亿~10亿。

中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的1/3
中国人均森林是世界人均的13%
中国人均草原是世界人均的32.3%
中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人均的1/4
缓解人口与环境矛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环境保护


发现相似题
与“材料: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