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化学

首页
  • 填空题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为人类生活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而且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请从A盐酸、B纯碱、C活性炭、D氢氧化钠四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用于消除冰箱异味的是______; ②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______;
    (2)锂元素(元素符号为Li)及其所形成的化合物,在通讯和航空航天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用途.它的化合物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有辣味,具有强碱性和腐蚀性.
    ①写出氢氧化锂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
    OH- Cl- SO42- NO3-
    Ba2+
    Cu2+
    Li+
    ②右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运用此溶解性表并结合你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从表中选出一种盐,该盐能和LiOH发生复分解反应,请你写出该盐的化学式:______.
    (3)高纯度的单质硅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材料,没有硅就没有你喜欢的计算机.
    ①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高温 
    .
     
    Si+2CO,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下列中的______.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②硅能在O2中燃烧生成SiO2,并放出大量的热,有科学家正研究将硅作为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较,硅燃烧没有CO2排放,因有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本题信息:2009年阜宁县一模化学填空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为人类生活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而且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请从A盐酸、B纯碱、C活性炭、D氢氧化钠四...” 主要考查您对

复分解反应

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碳的性质

盐的性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复分解反应
  • 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
  •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
  •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 碳的性质
  • 盐的性质
复分解反应:
(1)概念: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形如AB+CD==AD+CB
(2)特点
①一般在水溶液里进行,两种化合物中的离子互换。
②元素的化合价不改变。
(3)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复分解反应从微观角度看,是反应物之间相互交换离子,阴、阳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如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为:H++OH-==H2O。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规律  发生的条件
金属氧化物+酸 生成物中有水,一般都能反应
 酸+碱→盐+水  中和反应,有水生成,一般都能反应
 酸+盐→新酸+新盐  生成物种有沉淀,气体或水
 碱+盐→新碱+新盐  生成物种有沉淀,气体或水
 盐1+盐2→新盐1+新盐2  生成物种有沉淀

 常见的复分解反应:
常见的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NaCl+AgNO3==AgCl↓+NaNO3
H2SO4+BaCl2==BaSO4↓+2HCl

常见的有气休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常见的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NaOH+HCl==NaCl+H2O
Na2CO3+HCl==NaCl+H2O+CO2

易错点:

       例如CO2+Ca(OH)2====CaCO3↓+H2O这样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因为,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只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才是复分解反应。如:H2SO4+BaCl2====BaSO4↓+2HCl这个反应中,硫酸的成分(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与氯化钡的成分(氯离子和钡离子)互相交换,形成了硫酸钡和盐酸。而CO2+Ca(OH)2==CaCO3↓+H2O反应中二氧化碳的成分(C和O2)并没有与氢氧化钙的成分(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互相交换,所以这样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同理,CO2+2NaOH==Na2CO3+H2O和SO2+2NaOH===Na2SO3+H2O之类的反应也不是复分解反应。

概念: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如可用O2,H2O,MgO分别表示氧气、水、氧化镁的化学式。

对概念的理解:
(1)混合物不能用化学式表示,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
(2)每一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但一个化学式有可能用来表示不同的物质。如氧气的化学式是O2,没有别的式子再能表示氧气;P既是红磷的化学式,也是白磷的化学式。
(3)纯净物的化学式不能臆造,化学式可通过以下途径确定:
①科学家通过进行精确的定量实验,测定纯净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再经计算得出。
②已经确定存在的物质可根据化合价写出。

书写规则: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一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通常就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习惯上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按正前负后的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一定顺序通常是指: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化学式的读法:

一般是从右向左叫做“某化某”,如“CuO”叫氧化铜。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一个时,还要指出一个分子里元素的原子个数,如“P2O5”叫五氧化二磷。有带酸的原子团要读成“某酸某”如“CuSO4”叫硫酸铜,还有的要读“氢氧化某”,如“NaOH”叫氢氧化钠。“氢氧化某”是碱类物质,电离出来的负电荷只有氢氧根离子。

化学式的意义: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化学式的含义 以H2O为例
质的含义 宏观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
①表示水
②表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微观 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②表示组成物质每个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
③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总数
①表示一个水分子
②表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
量的含义 ①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②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③表示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①H2O的相对分子质R =18
②H2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1:8
③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1.1%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以Cu为例)
宏观:
表示该物质:铜
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铜由铜元素组成
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一个铜原子。

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关系:
(1)根据化学式求化合价
①已知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化合价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标出已知、未知化合价:
列出式子求解:(+1)×2+x×1+(-2)×3=0 x=+4
②根据化合价原则,判断化学式的正误,如判断化学式KCO3是否正确
标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计算正负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0:(+1)×1+(-2)×1=-1≠0,所以给出的化学式是错误的,正确的为K2CO3
③根据化合价原则,计算原子团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如计算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和H2PO4-(磷酸二氢根)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由于NH4+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不是电中性的,因此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不为多,而是等于+1. 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
x+(+1)×4=+1 x=-3
所以在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同理H2PO4-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不是电中性的、因此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不为零,而是-1.
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y
(+1)×2+y+(-2)×4=-1 y=+5 所以在H2PO4-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
④根据化合价原则,确定物质按化合价的排序。如H2S,S,SO2,H2SO4四种物质中均含有硫元素,并且硫元素的化合价在四种物质中分别为:-2,0, +4,+6,故这四种物质是按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

(2)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的原则,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推求实际存在物质的化学式,主要方法有两种:
①最小公倍数法

步骤 举例
一般把正价元素的符号(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的符号(或原子团)写在右边,并把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
求出两种元素化合价绝对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求出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因为|-2|×|+3|=6,所以Al原子个数为6/3=2,O原子个数=6/2=3
将原子个数写在相应元素符号的正下角 Al2O3
检验各种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是否为0,确定化学式的正确性 (+3)×2+(-2)×3=0,所以该化学式正确。
②交叉法
步骤 例1 硫酸铜 例2 氧化钙
排列 分析名称,确定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顺序 铝 硫酸根
Al  SO4
钙 氧
Ca  O
标价 标上化合价  、  、
约简 将化合价的绝对值约成最简整数比  、
交叉 将整数交叉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
检验 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0,检验正误 (+3)×2+(-2)×3=0 (+2)+(-2)=0

确定化学式的几种方法:
1. 根据化合价规则确定化学式
例1:若A元素的化合价为+m,B元素的化合价为-n,已知m与n都为质数,求A,B两元素化合后的物质的化学式。
解析:由题意知正、负化合价的最小公倍数为m ·n,A的原子个数为(m·n)/m=n,B的原子个数为 (m·n)/n=m
答案:所求化学式为AnBm.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式
例2:根据反应方程式2XY+Y2==2Z,确定Z 的化学式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反应前有两个X原子,四个Y原子,则两个Z分子含有两个X原子和四个Y原子。
答案:z的化学式为XY2

3. 利用原子结构特征确定化学式
例3:X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求X、Y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析:X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X原子易得1个电子,Y原子易失2个电子,根据电子得失相等可求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2

4.利用元素质量比确定化学式:
例4:有一氮的氧化物,氮、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 4,求此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析:设此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根据xN:yO =7:4 得14x:16y=7:4,即x:y=2:1。
答案:所求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

5. 利用化学式中所含原子数、电子数确定化学式
例5:某氮氧化合物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23个电子,求此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析:设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xOy,则
x+y=3
7x+8y=23
解得x=1,y=2
答案:所求化学式NO2

利用化学式的变形比较元素的原子个数:

例:质量相等的SO2和SO3分子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解析: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二者的最小公倍数是320,二者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时物质的质量相同,转化为分子个数SO2 为320/64=5,SO3为320/80=4,即5SO2与4SO3质量相同,所以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5×2):(4×3)=10:12=5:6。
四、利用守恒法进行化学式计算:
例:由Na2S、Na2SO3、Na2SO4三种物质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在Na2S,Na2SO3,Na2SO4中,钠原子与硫原子的个数比是恒定的,都是2:1,因而混合物中钠、硫元素的质量比(或质量分数比)也是恒定的。设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可建立如下关系式。
Na ——S
46  32
x   32%
46/32=x/32%
解得x=46%
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2%-46%=22%。

利用平均值法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找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平均值(包括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质量、平均质量分数等),再根据数学上的平均值原理,此平均值总是介于组成中对应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由此对混合物的组分进行推理判断。
例:某气休可能由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C,O两种元素,其质量比为3:8,则该气体可能是?
解析:由题给条件知,该气体只含C,O两种元素,而这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可能是CO2、CO,O2。CO2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8,CO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4,O2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0 (因C的质量为0)。题中给出该气体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8,故符合题意的气体组成为:CO2或 CO,O2或CO,O2,CO2。

利用关系式法解题技巧:
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式所包含的各种比例关系,找出已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直接列比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例: 多少克(NH4)2SO4与42.4g尿素CO(NH2)2所含的氮元素质量相等?
设与42.4g尿素中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的(NH4)2SO4的质量为x
(NH4)2SO4——2N——CO(NH2)2
  132         60
   x         42.4g
132/x=60/42.4g
x=93.28
化学式前和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
①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原子、分子)数目;
②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数目;
③化学式石一下角的数字表示该粒子中对应原子或原子团的数目;
④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电荷数。

物理性质:
1. 概念: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 

化学性质:
1.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区别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特有属性,不同的物质其属性不同,是变化的内因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有序的,动态的,性质的具体体现
联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发生的变化,而变化又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
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
1. 物理性质:
(1)熔点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密度
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
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
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
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
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导热性也好。
(10)延展性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质叫展性。二者合称为延展性,延展性一般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之一。

2. 化学性质:
(1)助燃性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进行燃烧的性质。如硫具有可燃性。
(2)助燃性物质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如氧气具有助燃性
(3)氧化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提供氧元素的性质
(4)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夺取含氧化合物中氧元素的性质,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即还原剂)有 H2、CO、C。
(5)酸碱性酸碱性是指物质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性质: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
(6)稳定性物质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自身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的性质,如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7)风化结晶水合物(如Na2CO3·10H2O)在干燥的环境中失去结晶水的性质。
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是温室效应。因为二氧化碳具有保温的作用,会逐渐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照这样下去,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由温室效应所引起的海平面升高,也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两极海洋的冰块也将全部融化。所有这些变化对野生动物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
   大家要共同爱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
 CO2的产生:
⑴凡是有机物(包括动植物)在分解、发酵、腐烂、变质的过程中都可释放出CO?。
⑵石油、石腊、煤炭、天然气燃烧过程中,也要释放出CO?。
⑶石油、煤炭在生产化工产品过程中,也会释放出CO?。
⑷所有粪便、腐植酸在发酵,熟化的过程中也能释放出CO?。
⑸所有动物在呼吸过程中,都要吸氧气吐出CO?。
⑹所有绿色植物都吸收CO?释放出氧气,进行光合作用。CO?气体,就是这样,在自然生态平衡中,进行无声无息的循环。
⑺一切工业生产,城市运转,交通等都离不开排放二氧化碳。

危害:
    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因为二氧化碳具有保温的作用,现在这一群体的成员越来越多,使温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照这样下去,预计到2 二氧化碳的危害二氧化碳的危害(7张)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海平面升高,也是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近100年,海平面上升14厘米,到21世纪中叶,海平面将会上升25——140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亚马逊雨林将会消失,两极海洋的冰块也将大部分融化。所有这些变化对野生动植物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 空气中一般含有约0.03%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旨在遏制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已经生效,有望通过国际合作遏制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1%以上,就会使人头晕目眩。达到4~5%,人便会恶心呕吐,呼吸不畅。超过10%,人便会死亡。
概述: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IVA族。拉丁语为Carbonium,意为“煤,木炭”。汉字“碳”字由木炭的“炭”字加石字旁构成,从“炭”字音。碳是一种很常见的元素,它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和地壳之中。碳单质很早就被人认识和利用,碳的一系列化合物——有机物更是生命的根本。碳是生铁、熟铁和钢的成分之一。碳能在化学上自我结合而形成大量化合物,在生物上和商业上是重要的分子。生物体内大多数分子都含有碳元素。
碳的存在形式:
     碳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晶态单质碳如金刚石、石墨;有无定形碳如煤;有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动植物等;碳酸盐如大理石等。单质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取决于它的晶体结构。高硬度的金刚石和柔软滑腻的石墨晶体结构不同,各有各的外观、密度、熔点等。

碳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

2.可燃性:
氧气充足的条件下:C+O2CO2
氧气不充分的条件下:2C+O22CO

3.还原性:
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2Cu+CO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4Fe+3CO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3Fe+2CO2
木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CO2CO
碳”与“炭”的区别:
“碳”是一种核电荷数为6的非金属元素,而“炭” 一般是指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混合物,如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在说明碳元素时,用“碳”表示,如碳单质、二氧化碳、碳酸等;在说明含石墨的无定形碳时,用“炭”表示,如木炭、焦炭等。

碳燃烧生成物的判断:
氧气量充足时,碳充分燃烧:C+O2CO2
氧气量不充足时,碳不充分燃烧:2C+O22CO
mg碳与ng氧气反应:
时,生成物只有CO,且O2有剩余;
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
时,生成物既有CO2,也有CO;
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
时,生成物只有CO,且C有剩余。
碳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C+2CuO2Cu+CO2
(2)C+O2CO2
(3)3C+2Fe2O34Fe+3CO2
(4)2C+O22CO
(5)CO2 + H2O===H2CO3
(6)H2CO3==CO2 + H2O
(7)2CO + O22CO2
(8)C+CO22CO
(9)3CO + Fe2O32Fe + 3CO2
(10)CO+ 2CuO2Cu + CO2

(11)Ca(OH)2 + CO2====CaCO3↓+ H2O
(12)CaCO3+2HCl==CaCl2+CO2↑+H2O
(13)CaCO3CaO+CO2
(14)CaO+H2O==Ca(OH)2
(15)C2H5OH+3O22CO2+3H2O
(16)CH4+O2CO2+2H2O
盐的定义:
   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钱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盐在溶液里能解离成金属离子(或钱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根据阳离子不同,可将盐分为钠盐、钾盐、钙盐、钱盐等,根据阴离子不同,可将盆分为硫酸盐、碳酸盐,硝酸盐等。

生活中常见的盐有:
氯化钠(NaCl),碳酸钠 (Na2CO3)、碳酸氧钠(NaHCO3)、碳酸钙和农业生产上应用的硫酸铜(CuSO4)。
盐的物理性质:
(1)盐的水溶液的颜色常见的盐大多数为白色固体,其水溶液一般为无色。但是有些盐有颜色,其水溶液也有颜色。例如:胆矾(CuSO4·5H2O)为蓝色,高锰酸钾为紫黑色;含Cu2+的溶液一般为蓝色,含Fe2+的溶液一般为浅绿色,含Fe3+的溶液一般为黄色。
(2)盐的溶解性记忆如下钾钠硝钱溶水快(含K+,Na+,NH4+,NO3-的盐易溶于水);硫酸盐除钡银钙(含SO42-的盐中,Ag2SO4, CaSO4微溶,BaSO3难溶)都易溶;氯化物中银不溶(含 Cl-的盐中,AgCl不溶于水,其余一般易溶于水);碳酸盐溶钾钠钱[含CO32-的盐,Na2CO3、(NH4)2CO3、 K2CO3易溶,Na2CO3微溶,其余难溶〕。

盐的化学性质:
(1)盐+金属一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置换反应),例如:Fe+CuSO4==FeSO4+Cu
规律:反应物中盐要可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 Ca,Na除外)。
应用:判断或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
(2)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复分解反应),例如;HCl+AgNO3==AgCl↓+HNO3。
规律:反应物中的酸在初中阶段一般指盐酸、硫酸、硝酸。盐是碳酸盐时可不溶,若是其他盐,则要求可溶。应用:实验室制取CO2,CO32-、Cl-,SO42-的检验。
(3)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复分解反应)
规律:反应物都可溶,若反应物中盐不为按盐,生成物其中之一为沉淀或水。
应用:制取某种碱,例如:Ca(OH)2+Na2CO3== CaCO3↓+2NaOH。
(4)盐+盐→另外两种盐
规律: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于水。
应用:检验某种离子或物质。例如:NaCl+AgNO3 =AgCl↓+NaNO3(可用于鉴定Cl-);Na2SO4+BaCl2==BaSO4↓+2NaCl(可用与鉴定SO42-
几种常见盐的性质及用途比较如下表:
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硫酸铜
化学式 NaCl Na2CO3 NaHCO3 CaCO3 CuSO4
俗称 食盐 纯碱、苏打 小苏打 —— ——
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有咸味,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液为蓝色,有毒
化学性质 水溶液显中性
AgNO3+NaCl==AgCl↓+NaNO3
水溶液显碱性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Ca(OH)2==CaCO3↓+2NaOH
水溶液显碱性
NaHCO3+HCl==NaCl+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CuSO4+5H2O==CuSO4·5H2O
CuSO4+Fe==FeSO4+Cu
CuSO4+2NaOH==Cu(OH)2↓+Na2SO4
用途 作调味品和防腐剂,医疗上配置生理盐水。重要的化工原料 制烧碱,广泛用于玻璃、纺织、造纸等工业 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 实验室制取CO2,重要的建筑材料,制补钙剂 农业上配制波尔多液,实验室中用作水的检验试剂,精炼铜

易错点:
①“食盐是盐是对的,但“盐就是食盐”是错误的,化学中的“盐”指的是一类物质。

②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们是混合物,而碳酸钙是纯净物。

③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盐叫亚硝酸钠,工业用盐中常含有亚硝酸钠,是一种自色粉末,有咸味,对人体有害,常用作防腐保鲜剂。

④CuSO4是一种白色固体,溶于水后形成蓝色的CuSO4溶液,从CuSO4溶液中结品析出的晶体不是硫酸铜,而是硫酸铜晶休,化学式为CuSO4·5H2O,俗称胆矾或蓝矾,是一种蓝色固体。硫酸铜与水结合也能形成胆矾,颜色由白色变为蓝色.利用这种特性常用硫酸铜固体在化学实验中作检验水的试剂。
盐的命名:
(1)只有两种元素组成的盐,读作“某化某”,如 NaCl读作氯化钠,AgI读作碘化银。
(2)构成中含有酸根的,读作“某酸某”。如Na2CO3、ZnSO4、AgNO3、KMnO4、KClO3分别读作:碳酸钠、硫酸锌、硝酸银、高锰酸钾、氯酸钾。
(3)含铵根的化合物,读作“某化铵”或“某酸铵”。如NH4Cl、(NH4)2SO4读作:氯化铵、硫酸铵。
(4)其他:Cu2(OH)2CO3读作“碱式碳酸铜”, NaHSO4读作“硫酸氢钠”, NaHCO3读作“碳酸氢钠”。

风化:
风化是指结晶水合物在室温和干燥的条件下失去结晶水的现象,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反应。如 Na2CO3·10H2O==Na2CO3+10H2O;CaSO4·2H2O ==CaSO4+2H2O。

侯氏制碱法: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于1938-1940年用了三年时间,成功研制出联合制碱法,后来命名为“侯氏联合制碱法”。其主要原理是:
NH3+CO2+H2O== NH4HCO3
NH4HCO3+NaCl ==NaHCO3↓+NH4CI
2NaHCO3==Na2CO3+H2O+CO2
(1)NH3与H2O,CO2反应生成NH4HCO3
(2)NH4HCO3与NaCl反应生成NaHCO3沉淀。主要原因是NaHCO3的溶解度较小。
(3)在第(2)点中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NaCl,由于 NH4CI在低温时溶解度非常低,使NH4Cl结晶析出,可做氮肥。
(4)加热NaHCO3得到Na2CO3.
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提高了食盐的利用率,NH4Cl可做氮肥,同时无氨碱法副产物CaCl2毁占耕田的问题。
发现相似题
与“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为人类生活创造了丰厚的物...”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