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疆地区现代与古代城镇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南疆地区五座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关系图
    (1)根据材料一,五座城市都位于_______。从古到今,城镇位移的规律是_______。
    (2)该地区河流属于___________(水循环类型),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________,流量特点是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
    (4)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_________;五座城市生态环境均较脆弱,其城市化与和谐度的制约因素是 _______。
    (5)为提升该地生态环境和谐度,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模拟题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较难 来源:琪琪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疆地区现代与古代城镇分布示意图材料二南疆地区五座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 主要考查您对

河流特征

城市区位因素

城市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河流特征
  • 城市区位因素
  • 城市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河流的水文特征: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水位变化:

(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2)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径流量大)
(3)有冬季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形成春汛和夏汛——东北地区的河流
(4)墨累—达令:上游流经亚热带湿润气候——夏汛;下游流经地中海式气候——冬汛。

流速:

从地形坡度(落差)分析
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坡度小,河流的流速小

含沙量:

从植被覆盖情况分析土质气候流速经济活动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尤其是上游山区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例如:珠江,东北地区的河流。

黄河:

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少,夏季暴雨集中,冲刷严重,含沙量大。

冰期:

从纬度位置、气候分析例:
东北――纬度高,中纬度,寒温带,秦淮以北――位于暖温带,冰期短,
秦淮以南――流经亚热带,冬季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无冰期入海口

盐度:

入海口水量的季节变化与雨季结合。
例:长江:冬季――盐度高夏季――盐度低  

河流水系特征描述:

(水系特征是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与地形最密切)
(1)河流长度、流向
(2)流域面积
(3)支流数量及其形态(如;密西西比河是放射状水系)
(4)河网形态、密度
(5)落差或峡谷分布
(6)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重点解析——等潜水位线:

类似于等高线,潜水面相等的点连成线。
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
潜水流动方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

等潜水位线(潜水面的等高线):

(1)判断地势的高低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
(2)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3)判断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与等潜水位线的递减方向一致。
(4)判断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
(5)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一地的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的交点的数值差。
(6)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

等潜水位线方法:

方法1:首先,作出河流两岸的潜水流向;然后,依据潜水的流向进行判断。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汇合,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分开,则河水补给潜水
 
方法2: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水补给潜水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水。
方法3:做垂直于河流的辅助线与等潜水线相交,比较同一水平线上地下水和河水水位的高低来确定补给关系若潜水位高则潜水补给河水,反之则河水补给潜水。


合理布置取水井和排水沟: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潜水汇流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

等潜水位线有关问题:

特征

应用

数值

判断地势分布和河流流向:地势高处潜水位高地势低处潜水位低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潜水海拔

疏密

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密—流速快;疏—流速慢

走向和
弯曲

潜水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从高处指向低处

闭合

中心潜水位低:地下水开采过度
中心潜水位高:降水多或大水漫灌

水井的位置:

地下水汇集(潜水位线类似于山谷处)埋藏深度小处

排水沟的问题:

一般这类题所说的排水沟是指能将坡面上的地下水迅速排出,以免引起滑坡或大堤跨塌,所以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有利于地下水流走。


城市区位因素: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代表性的城市)

自然因素

影响的结果

影响原因

地形 平原 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例如,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带分布在大西洋沿岸平原;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城市带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芝加哥—匹兹堡城市带分布在中部平原
高原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高原地区,气候较凉爽,如巴西的城市多数分布在巴西高原
山区 城市多分布在沿河谷底和开阔地 例如:我国的西安就在渭河平原,太原在汾河谷地
气候 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度临海地带,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地区
河流 河运起点 货物在此转运,如我国江西的赣州
河流汇合处 大量人流和物流在这里集中和转运,如我国宜宾(岷江和长江);重庆(嘉陵江和长江);武汉(汉水和长江)
河口 河海交汇处,人流和物流在这里转运和中转,如我国上海和广州
河流曲线处 利用天然河流防卫,如瑞士的伯尔尼(在阿勒河上)
河心岛 利用天然河流防卫,如法国的巴黎(在赛纳河上)
自然
资源
 以煤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有: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我国的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以石油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英国的阿伯丁与北海油田有关,我国的大庆、玉门、克拉玛依等;
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与金矿有关;
我国的鞍山、包头、攀枝花等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
交通 在古代靠帆船和马车为交通工具的时代,北方靠马车,大多数城市在大道的会合处,如古代的邯郸城就是在两条驿道的交点发展起来的,南方城市多数在河流的汇合处(沿河设城),随着公路和铁路运输的发展,在公路和铁路的枢纽和沿线出现了一批城市,如我国在京广线的石家庄,郑州,陇海线上的宝鸡,京广线的株洲等;交通线的变化也会给城市分布和发展带来变化,如随着大运河的开凿通航和我国南北方贸易的发展,扬州和济宁等运河城市发展比较快,但是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线的建成,这些城市发展缓慢,而京沪线沿线和沿海的城市发展比较快
政治、军事、宗教 古代的首都,现代的政治中心和省级行政中心,例如我国的合肥就是被定为省级行政中心而发展起来的,有一些国家专门新建一座城市作为首都,例如巴西的巴西利亚、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等;宗教因素建立起来的城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我国的拉萨、梵蒂冈
其他因素 因科技而兴起的日本筑波,因旅游兴起的张家界,黄山等

常见城市化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危害及整治措施:


城市化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治理对策:

1、建立新城和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控制中心城市和城市中心区规模。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加强道路建设,发展立体交通,加强交通管理,加快住宅建设,合理调控房价等。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将污染严重企业外迁或关闭,做好城市的合理规划,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等。
4、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其他常见城市化问题的表现、成因、危害及整治措施:


生态系统:

生物种群:是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是一定区域相同物种的集合;
生物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是一定区域内不同物种的集合;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是一定区域内生物群落(包括生命系统)和其生存环境(包括非生命系统)的集合。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主要指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空气、水分、养分和气候因素等)

生态平衡特征:

生物的组成和数量的比例相对稳定;
能量和物质的输人与输出保持平衡;
食物链结构复杂、互相交叉而形成食物网;
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完好的营养关系。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生态失衡,乃至生态系统的破坏。
健康的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当受到自然和人为干扰后,原有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则会被打破,使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障碍,形成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这就是受损生态系统。


发现相似题
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