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地理

首页
  • 探究题
    图释导航:由学生组织的“指南针”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环球新航线的网上模拟探险。下图是学生自主确定的探险区域和航线,他们对模拟探险中遇到的现象和疑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请参与到活动中,一起完成此次探险。

    (1)请判断模拟线路经过的区域名称。
    A             (地区);B               洋;C                 运河。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
    现象1:H地区有一个低温中心。
                                                                                                                                                              
    现象2:甲国北部有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却选择在E处修建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现象3:甲国F处附近,一艘艘装满铁矿石的轮船正等待出港。
                                                                                                                                                               
    (3)在图中画出红海附近板块的运动方向。
    本题信息:2010年专项题地理探究题难度较难 来源:孙岩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图释导航:由学生组织的“指南针”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环球新航线的网上模拟探险。下图是学生自主确定的探险区域和航线,他们对模拟探险中遇到的现象和疑问进行了...” 主要考查您对

大洲,大洋

海陆的变迁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巴西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大洲,大洋
  • 海陆的变迁
  •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 巴西
大陆:
指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大陆块;

半岛:
指陆地延伸进海洋的部分;

岛屿:

指与大陆分离,面积较小的陆地;

大洋:
面积广大且包围大陆的水系;

大洲:

大陆主体部分及及其周围岛屿的合成,根据地理条件人为划分的区域;

海峡:
是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地球表面的主要构成:
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
各大洲的分界线:
1.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2.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亚北美:白令海峡;
3.欧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4.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四大洋面积比较:

1.太平洋:18000平方千米
2.大西洋:9300平方千米
3.印度洋:7500平方千米
4.北冰洋:1300平方千米

大洲和大洋示意图:


七大洲的轮廓:


世界地理之最:
1.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中国、尼泊尔边界)海拔8848米
2.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中国西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3.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500万平方千米
4.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非洲)6671千米
5.流量最大的河流:亚巴逊河(南美洲)入海流量每秒11万立方米,占全球入海流量的1/5
6.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南美洲)700万立方千米
7.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国)37千克/立方米
8.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美国、加拿大边界)8.24万平方千米
9.最大的咸水湖:里海(欧洲)37.1万平方千米
10.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1620米
11.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尔瀑布(委内瑞拉)979米
12.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南美洲)560万平方千米
13.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北部)777万平方千米
14.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亚洲)300万平方千米
15.陆地最低点:死海(亚洲西部)-392米
板块漂移学说:
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为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填海造陆运动:

填海造陆是指把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转变为陆地。对于山多平地少的沿海城市,填海造地是一个为市区发展制造平地的很有效方法。不少沿海大城市,例如东京、香港、澳门及深圳,均采用该法制造平地。

火山地震带:

全球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两大地震带,前者约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几乎全部的中源(70~300千米)和深源(300~700千米)地震。它围绕着太平洋分布,从南美洲的南端开始,沿西海岸向北延伸,到北美洲阿拉斯加,折向西经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到日本。
板块运动的特点:
1.在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稳定;
2.在板块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成为火山、地震活动的多发地区;

海陆变迁的原因:
1.地壳的变动;
2.海平面的升降;
3.人类活动(填海造陆运动)

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的联系:
1.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2.地球表面有一层很厚很厚的地壳,平常岩浆被地壳紧紧地包在里边。地球内部的温度特别高,岩浆在那里边流来流去,总想找个地方窜到外面来。有些地方地壳运动比较强烈,地壳又比较薄弱,这些地方受到压力的时候,岩浆就从这里冲出来了。这样,就发生了火山爆发。活火山、死火山这是指火山活动的情况。有些火山爆发了一次后一直不爆发,这些火山就成了死活山。


六大板块分布图:


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气温:
气温是一种地理名词,一般指大气的温度。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时。中国用摄氏温标,以℃表示摄氏度。气温是用来衡量地球表面大气温度分布状况和变化态势的重要指标。它可根据需要分为日均温,月均温和年均温。它还是指导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 

气温季节变化:

气温季节变化-气温季节变化是指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有规律的变化。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由于气温的高低取决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地面储存热量最多的时期,就是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储存热量最少的时期,也就是气温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因此,一年中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不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所在的一天(北半球的夏至和冬至日),也不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一天所在的月份(北半球的六月和十二月),而是比这一天要落后1~2个月。即最低值出现在一月或二月,最高值出现在七月或八月。海洋上落后较多,陆地上落后较少。北半球,中、高纬度内陆的气温,以七月为最高,一月为最低;海洋的气温,以八月为最高,二月为最低。

气温分布图:

气温图是表示空气温度(0℃或°F)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及变异情况的地图。包括气温平均值、极端值、较差、界限气温等内容。常以等值线法表示各时段气温的空间分布,以定位(气象测站)图表法表示气温一年中的变化过程。等温线间距视制图范围内温度跨度与地图比例尺而定,同一幅图内间距基本相同。等温线色层的色调及色饱和度,直观地反映气温的冷暖和数量特征及相应温度条件下的地理情况。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1.受纬度影响显著,南北温差大,纬度越高,温度越低;
2.受地势影响显著;平原温差与高原温差大;
3.受气候带和大气压影响;同一纬度不同气候带温差大;
4.受海陆位置影响;内地与沿海不同的季节,温差大。

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因此2.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是7月,最低气温是1月,海洋最高气温是8月,最低是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刚好相反。因此会有气温年较差。

气温的分布:

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1.纬度分布:从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渐降低。
2.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地形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我国2010年夏季气温分布图:

巴西:
巴西,1822年9月7日宣布独立,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数居世界第五,面积居世界第五。其国土位于中南美洲与大西洋之间,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与中国,与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接壤。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
巴西主要地理信息:
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五位,巴西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
2.居民多由白种人、混血种人、黑种人构成。因此,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3.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东临大西洋。
4.巴西是世界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5.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巴西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巴西是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出口国,咖啡(被称为咖啡王国)、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6.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的3/4,面临非常严重的城市化问题。
6.巴西主要城市:圣保罗——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巴西利亚—巴西的新首都(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亚)。
巴西城市化问题的表现:
城市化问题的表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城市公用设施等资源紧缺、社会贫困人口增多、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压力大、社会治安混乱。
巴西行政地图:


狂欢节盛况:

发现相似题
与“图释导航:由学生组织的“指南针”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环球新航线...”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