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读图题
    清朝统治后期,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其主观目的是
    A.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B.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C.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D.维护清朝统治

    本题信息:历史读图题难度容易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清朝统治后期,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其主观目的是A.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B.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C.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D.维护清朝统治” 主要考查您对

从“自强”到“求富”

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从“自强”到“求富”
  • 洋务运动的评价
  • 洋务运动

 近代化:
近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它具体包括经济工业化,即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在中国主要是指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政治民族化,即资产阶级的民族取代专制独裁。思想文化现代化,即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科学的思想取代封建思想。


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和特点:
名称 近代军事工业 近代民用工业
性质 封建性企业 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特点 采用新技术、使用新式机器生产
资金来源:国家
管理:封建官僚
产品:由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有浓厚的封建性
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
资金来源:官僚、买办、商人以私人入股的形式筹集;
产品:除了供给国家和军队外,还投放市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管理:采取官商督办、官商合办的形式,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洋务运动:
1、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例如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2)后期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创办海军。北洋舰队、南洋舰队和福建水师。
(4)兴办新式学堂。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2、结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3、失败的原因:
(1)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中体西用,维护清朝统治,布新而不除旧。(根本原因)
(2)顽固派的阻挠。
(3)洋务派缺乏健全的领导核心。
(4)西方列强不真心支持。
4、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统治者不能自救。


洋务运动的评价: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的认识: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地主阶级不可能完成自救。
2.改革既需魄力也需毅力。
3.改革既要布新更要除旧。
4.改革成功必须以国家民族的独立为首要前提,以优越的社会制度为保障。(中国近代化必须在取得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之士在维护封建统治而倡导和主持的自强改革运动,是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重点由军事转向民用企业;编练新式军队;培养人才。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楚国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中日甲午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于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他们在跟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认识到列强的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顽固派以大学生倭仁为代表。他们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慈禧太后也是顽固派,不过她认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1.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2.洋务派实力相对较强,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
3.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外洋事物。
4.总理衙门设立后,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统治者,暂时支持了后实力且受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5.工业革命的扩张,“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总理衙门: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北京条约》订立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外国侵略者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1860年11月,英法联军依约从北京撤走,使奕忻大喜过望,在奏折中说:“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劝咸丰帝“尽可放心”回銮。1861年1月,奕忻再上奏折指出:“近年各路军机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1901年,据《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发现相似题
与“清朝统治后期,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其主观目...”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