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我国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这标志着我国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回答1—2题。
    1、该次铁路大提速主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2、根据提速动车组列车时刻表,乘坐下表中哪一车次的旅客到终点站时看到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
    注:
    长春(125°20′E,43°53′N)
    长沙(113°00′E,28°11′N)
    西安(108°55′E,34°15′N)
    广州(113°13′E,23°00′N)

    [     ]

    A.D21
    B.D201
    C.D584
    D.D776
    本题信息:2011年模拟题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我国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这标志着我国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入...” 主要考查您对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此处需要注意,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1)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2)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
(3)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极昼(夜)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
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


2、地方时与区时:

(1)地方时
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
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南、北极点不计地方时;东早西迟;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地方时的计算:
①求经度差
②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
③东加西减: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

1)以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合计为15°,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
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
②区时
定义: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时区数×15°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区时计算:
求所在地的时区
求时区差
东加西减:
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
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
(3)日期变更:
抓住两个要点:
确定180°经线
确定0点或者24点所在的经线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1、昼夜更替:
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1)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2)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
(3)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极昼(夜)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

2、地方时与区时:
(1)地方时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
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南、北极点不计地方时;东早西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地方时的计算:
①求经度差
②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
③东加西减: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
1)以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合计为15°,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
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
②区时
定义: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时区数×15°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区时计算:
求所在地的时区
求时区差东加西减:
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
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
(3)日期变更:抓住两个要点:确定180°经线确定0点或者24点所在的经线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昼夜现象的产生:
(1)昼夜现象产生是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造成的。昼夜交替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2)若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有昼夜现象,但无昼夜交替现象;若地球只公转不自转,既有昼夜现象,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地转偏向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并 不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相垂直。

地方时计算技巧:
已知某一点时刻,求另一点时刻时,可用数轴法。具体方法如下:把某一条纬线变形为一个数轴,0°为原点,东经度为正值,西经度为负值。把A(已知时间、地点)、B(未知时间、地点)落实在数轴上。无论A、B实际方向关系如何,在数轴上,若B在A东,由A求B就要加;若B在A西,由A求B就要减。


 晨昏线的特点及应用:
晨昏线又叫做晨昏圈,其中半个圆圈代表晨线,半个圆圈代表昏线。
1.晨昏线(圈)的特点

(1)晨昏圈是一个大圆,将地球平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
(2)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0°。
(3)晨昏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和极昼圈(极夜圈)的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上图中α+θ=β+θ=90°)。晨昏线和极昼圈的切点(如上图中C)地方时为24时(0时);晨昏线和极夜圈的切点(如上图中D)地方时为12时。
(5)晨昏线(圈)在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以15°/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2.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若右图中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若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2)确定地方时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00,如右图中BN地方时是6∶00, AN地方时是18∶00。

(3)确定日期和季节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重合)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是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冬至日。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确定经线: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
(5)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
(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7)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 :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是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CPS)是利用卫星星座来获得地面某点经纬度和高程的系统,是当代航天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晶。美国国防部为满足军事部门对海、陆、空设施进行高精度定位和导航的要求,于1994年建成了以定位、导航卫星为依托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所发射的空间定位信息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因此可以对地球表面上的任一点、任一物体进行全天候的精密三维定位和导航。


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

(1)全球,全天候工作。
(2)能为用户提供连续、实时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密时间,不受天气的影响。
(3)定位精度高:单机定位精度优于10米,采用差分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和毫米级。
(4)功能多,应用广:随着人们对GPS认识的加深,GPS不仅在测量、导航、测速、测时等方面取得更广泛的应用.而且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 :


(1)GPS卫星星座
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GPS卫星星座记作(2l+3)GPS星座。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各个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度。
(2)地面监控系统
对于导航定位来说,GPS卫星是一动态已知点。星的位置是依据卫星发射的星历——描述卫星运动及其轨道的参数算得的。每颗GPS卫星所播发的星历是由地面监控系统提供的。
卫星上的各种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卫星是否一直沿着预定轨道运行,都要由地面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地面监控系统另一重要作用是保持各颗卫星处于同一时间标准——GPS时间系统。这就需要地面站监测各颗卫星的时间求出钟差。然后由地面注入站发给卫星,卫星再由导航电文发给用户设备。GPS工作卫星的地面监控系统包括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和五个监测站。
地面监控系统
监测站—获取GPS数据,并将数据送至主控站。
主控站--控制、调度卫星。
注入站—将主控站的改正参数等注入每颗卫星。
(3)GPS信号接收机
组成:GPS卫星接收机
GPS数据处理软件
任务: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实时地计算出测站的三维坐标,甚至三维速度和时间。


GPS的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

应用

野外勘测

测绘领域

地形图测绘、地壳变形测量、大坝和大型建筑物变形监测等

资源勘查

GPS为快速、高效地确定资源分布范围、估算储量和可开采量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GPS广泛应用于海洋资源和陆地资源调查。其中,海洋资源调查包括海洋石油资源调查、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等,陆地资源调查包括森林资源调查、草场资源调查、耕地资源调查等

现代交通

汽车出租、物流配送

利用GPS对车辆进行跟踪、调度管理,选择最优路径,以最快的速度响应用户的乘车和送货要求

海洋航运

利用GPS为远洋船舶导航,指导船舶进港、离港

民航

利用GPS指导驾驶员精确着陆,科学引导和安排飞机进港、离港,提高机场利用效率

旅游

游客随身携带GPS接收机,可以随时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行走速度和方向,不会迷失方向。需要在野外宿营时,还可以借助GPS接收机快速找到合适的宿营地,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科学研究

地质学研究、生物学研究、海洋学研究、全球气候研究、水文学研究等,都把GPS作为重要的定位手段

军事

目前,GPS广泛应用于作战指挥,紧急搜救,军用舰船导航,军用飞机导航,火炮,地空导弹精确制导等领域。在快速、机动、精确的现代化战争中,GPS正全方位地发挥着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与一般信息系统的区别:

一般信息系统:只能存储、管理数据,不能将数据在空间上的分布表现出来。
地理信息系统:除了一般信息系统的功能外,还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且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作为地理数据、地理信息自动处理与分析的系统,可遍历数据采集—分析—决策应用的全部过程,并能回答和解决以下五类问题:
位置即在某个地方有什么的问题
条件即符合某些条件的实体在哪里的问题
趋势即某个地方发生的某个事件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模拟即某个地方如果具备某种条件会发生什么的问题
模式即某个地方存在的空间实体的分布模式的问题

我国的GIS的发展特点: 起步晚;速度快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2、地理信息系统在道路交通中的应用:


发现相似题
与“我国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