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生物

首页
  • 单选题
    运用生物学知识判断下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容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B.孔雀开屏、蜜蜂采蜜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C.桃子的可食部分是由桃花雌蕊的子房壁发育而成的
    D.人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子宫

    本题信息:2010年徐州生物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运用生物学知识判断下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容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B.孔雀开屏、蜜蜂采蜜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C.桃子的可食部分是...” 主要考查您对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人的生殖过程与发育

观察实验:饲养和观察蚯蚓

进化的原因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 人的生殖过程与发育
  • 观察实验:饲养和观察蚯蚓
  • 进化的原因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绿色开花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人们使用的许多农产品或是果实或是种子,小麦、玉米的籽粒是果实;西瓜、葡萄、黄瓜也是果实,蚕豆、绿豆是种子,西瓜子、杏仁、芝麻也是种子。
辨析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重要性:
    种子要萌发除具备自身条件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种子的生命力虽强,但在干旱无水的土壤中不能萌发,在严寒的冬季自然条件下也不萌发,把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也不会萌发,这说明种子萌发必须同时具备多个环境条件: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植物的花完成传粉神和受精后,花的各部分就发生了如下的变化,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生殖:
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生殖过程:
(1)受精
     睾丸产生的精子是雄性生殖细胞,卵巢产生的卵细胞是雌性生殖细胞
     卵细胞由卵巢排出以后,进入输卵管。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精子依靠它本身的运动,可以经过子宫腔而到达输卵管,这时如果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就可能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的过程叫作受精。在受精过程中,只有一个精于能够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核融合,形成受精卵。其他精子则逐步萎缩和溶解


(2)怀孕
受精卵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人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就是怀孕。


(3)胚胎发育
卵细胞受精以后即开始分裂、分化,形成胚泡。先形成的细胞团为桑椹胚,然后形成囊胚,并月植入子宫内膜中,吸收母体的营养,继续发育。
胚胎经过两个月的发育,长度可达22毫米,从外形上看已初具人形,因此,到第8周左右的胚胎就叫作胎儿,此后的胚胎发育也可以叫作胎儿发育。

(4)胚胎的营养
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特别提醒:
①胚胎发育的初期营养物质由卵细胞的卵黄提供。
②胎盘呈局圆形一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盘靠近胎儿的一面附有脐带,脐带与胎儿相连。胎盘靠近母体的一面与母体的子宫内膜相连。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与脐带内的血管相通,绒毛与绒毛之间则充满了母体的血液。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送行物质交换。
(5)分娩
一般来说,妊娠到40周时,有独立存活能力的胎儿以及胎盘、胎膜、脐带、羊水等附属物自子宫内排出的过程,叫作分娩。子宫内的胎儿正常胎位是头部向下,分娩时头部先从阴道露出,然后胎儿顺利产出。


易错点:
误认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部位是子宫

卵细胞由卵巢排出以后,进入输卵管。精子依靠本身的运动,可以经过子宫腔到达输卵管,这是如果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就可能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之后经过卵裂形成胚泡,胚泡一定到子宫内,最终植入子宫内膜。

误认为试管婴儿就是试管里生长出来的婴儿
试管婴儿技术是指从妇女体内取出卵细胞,在试管中培养后,加入经过处理的精子,待卵细胞受精后,继续培养,到分裂成2——8个细胞时再移植到子宫内着床,发育成胎儿,胎儿发育成熟后分娩。


胚胎的附属结构:
胚胎的附属结构包括胎膜、脐带和胎盘等。胚胎的附属结构对胚胎来说,有输送养料和保护等重要作用,是胚胎发育不可缺少的结构。
特别提醒:母体血液和胎儿血液都经过胎盘,并且在这里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但它们并不相混合,是两个独立的体系,所以,母女或母子即使血型不合,也不会发生血液凝集反应。

节育方式: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完成的,结扎输卵管或输精管,就能够有效地阻碍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既能达到节育的目的,又不会影响睾丸和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
实验目标:
1.设置一个适合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观察实验:
实验材料用具:
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实验探究过程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多少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粘液?
(3)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地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4)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端?
 2.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及其身体粗细、长短的变化,并注意与它在粗糙纸上的运动做比较。 

探究过程设计:
1.体形的观察:蚯蚓的身体呈红色、由许多环状的体节组成。
2.体表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腹面每个体节的中央。用手触摸蚯蚓的身体表面。蚯蚓的体表(干燥、湿润),感觉(光滑、粗糙),原因是有(刚毛、纤毛)的存在。
3.环带的观察:环带位于身体的(前、后)部,颜色较(深、浅),质地(光滑、粗糙)。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有环节体节。
4.把活蚯蚓放在一张粗糙的纸上,观察其运动。蚯蚓向前运动时,身体(前、后)固定,身体(前、后)变(粗、细),向前伸长,然后身体的(前、后)固定,身体的(前、后)变(粗、细),后部向前移动。蚯蚓运动的速度较(快、慢),(有、无)声音。
5.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其运动情况。蚯蚓(能、不能)向前运动,速度(较快、较慢)。


生物进化的原因:
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桦尺蠖体色的变化、雷鸟的保护色等这些自然现象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达尔文把佳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其他的生物进化学说
(1)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就可能产生新的生物。
(2)分子进化中性论:侧重从分子水平阐述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自然选择: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
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

②生存斗争
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

③遗传和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④适者生存
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应环境的生物(或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生物被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比较:
选择方式 选择过程 选择因素 选择结果 选择进度
人工选择 通过人类的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类型的过程 人类 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 较快
自然选择 在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 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 适应环境,不断进化 缓慢
自然界中的生物的适应现象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而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怎么理解自然选择:
自然界中,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1)自然选择学说的四点主要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2)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
(3)过度繁殖产生的大量个体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而且还加剧了生存斗争。
(4)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5)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6)遗传和变异是基础,过度繁殖是前提,生存斗争是手段,适者生存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