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间存在敌对情绪,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他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主要措施是
    [     ]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本题信息:2012年河南省期中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段亚金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间存在敌对情绪,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他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主要措施是[ ]A....” 主要考查您对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酝酿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酝酿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酝酿:

1、宗旨: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2、表现:
(1)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试图改革农奴制,但阻力大;
(2)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
(3)组织基础:成立各层次“专门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下令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一些封建地主看到农奴制的废除已经是大势所趋,表示愿意有条件地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见条件成熟,立即使农奴制改革进入公开化,他把早先成立的秘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还下令让各地的封建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
(4)个人力量:亚历山大二世吸取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3、方案:(三套改革方案)
(1)农业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2)工商业区:人们需要自由劳动力,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3)草原地区:劳力缺乏,地主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改革的焦点问题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斗争。
亚历山大二世下令成立的负责农奴制改革的组织“农民事务总委员会”,主要由一些高级官吏和大农奴主组成。这些官吏和地主贵族的代表分成好几个派别,有的反对分地给农民,有的主张只允许农民赎一小部分土地。农民不仅要求从农奴身份下解放出来,而且也要求把地主土地无代价地进行分配,并不断斗争。面对农民运动的强大压力,最后政府否决了解放农奴而不给土地的草案。


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1818年4月17日—1881年3月13日,1855年—1881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一世的长子。从小就接受了作为一个皇位继承人的培养,在他的老师,主张实行较宽松的君主制的茹科夫斯基的影响下,也能接受一些民主思想,他年轻时代周游欧洲各国,开阔了眼界,也更能反思俄国的现实。
亚历山大二世明白落后的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落后的根源。1857年,他成立了“农民事务总委员会”,开始筹备改革。1861年3月,沙皇终于下诏进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全部获得人身自由;二是规定全部土地为地主所有,农民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上层建筑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改变,也做了一些改革,如设立地方自治机构和城市自治局,司法上引进陪审制度,给予大学广泛的自治权等,1874年开始军事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创立了国家杜马制度,国家杜马制度到今天的俄罗斯仍然存在。
“国家杜马”的称呼是从旧俄国套用过来的。“杜马”一词,是俄文(дума)音译,意为“议会”。沙皇俄国原是封建专制国家,1905年爆发革命运动后,沙皇尼古拉二世为缓和政治危机,于同年9-10月间宣布召集“国家杜马”,赐予一定权力。1906年和1907年,产生了第一、第二届国家杜马,但随后不久就被解散。后来又产生了第三、第四届国家杜马,其权力都不大,但名义上是国家的议会。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建立了“议行合一”的苏维埃制度。1993年,俄罗斯又恢复“国家杜马”的称呼。


发现相似题
与“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间存...”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