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大工业在世界的广泛发展,所以共产主义革命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1847年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材料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确定不移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同时获得胜利。他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时期的国家。
    ——1916年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材料三:中国革命“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可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这种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一方面和旧形式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另一方面,也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它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所采取的过渡的国家形式,其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概括材料三中毛泽东的基本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进程。结合具体的历史实践谈谈上述革命理论的发展带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0年吉林省模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王文艳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大工业在世界的广泛发展,所以共产主义革命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1847年恩...” 主要考查您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

十月革命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共七大)

伟大合作(唯物史观、《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
  • 十月革命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共七大)
  • 伟大合作(唯物史观、《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渡江战役:

又称京沪杭战役,是1949年4月21日至6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占领当时中华民国处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政治、经济中心,强渡长江并向中华民国国军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之战役。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最终中国共产党占领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以及经济中心、当时世界四大都市之一上海。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解放南京: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

①从形式上看,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和谈,其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但重庆谈判是在国民党军事力量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为其军事部署准备时间,另外给中国人民造成和平民主的假象,将战争的罪责嫁祸于共产党;北平谈判是在国民党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国民党主动求和的,目的是为了延缓时间,通过缓兵之计达到卷土重来或“划江而治”的目的。
②从结果来看,中共都通过和谈挫败了国民党的阴谋。重庆谈判迫使蒋介石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中共获得了制止战争的主动权;北平谈判使国民党的缓兵之计破产,人民解放军迅速发起了渡江战役,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权。两次和谈都存在结束内战、实现民主政治的可能性,但都因国民党缺乏诚意而致使这种希望完全破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1、中国人民彻底翻了身: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2、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3、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下进军令后,等候在长江北岸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下,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的500千米战线上,奋勇渡江作战。
渡江作战是分东、中、西三个集团军进军。20日晚,中集团军在巢湖、无为一带的姚王庙、大套沟地段,利用敌二十军与八十八军换防这个弱点发起登渡,给敌人一个致命的打击。敌人苦心经营的所谓“天险防线”、“立体防线”,解放军只用了30分钟就给撕开了一个长达10千米宽的口子,先头部队向敌纵深勇猛地插进去。21日拂晓,七个主力团渡过了长江,占领铜陵、繁昌地区,并向纵深发展。中集团军登渡首战告捷。西集团军在贵池、湖口间突破敌人的防线,占领东流、彭泽、至德、殷家汇、贵池等南岸阵地。东集团军也在镇江、江阴间向敌的防线猛攻,在打退了英帝国主义兵舰紫石英号的挑衅后,争取了江阴守敌7000人起义,控制了江阴要塞,封锁了长江。解放军连克扬中、江阴、镇江等地。三路大军胜利渡江,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25艘舰艇在南京以东江面起义,另一部23艘舰艇在镇江江面向解放军投降。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江防线彻底崩溃。一侦察队划一只小船偷渡过江,得知敌人防守南京的卫戍部队──暂编第四师已弃城逃跑。在南京地下党的帮助下,侦察队便从下关码头搞回一只渡轮。原包围两浦的解放军,于23日傍晚,分批从浦口渡江,南岸许多民船也划过来接应解放军渡江。当晚,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红旗插上了伪总统府。
5月14日,解放军的先遣部队,在九江至武汉地段,也进行了胜利的渡江作战。16、17日解放武汉三镇。


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①客观条件:

a.俄国已进人了帝国主义阶段,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条件

b.俄国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c.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主观条件:
俄国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战斗性强,有比较成熟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的根本原因:

当时在俄国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既包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包括因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连连战败而激化了的各种社会矛盾。随着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不仅下层群众要求改变现状,就连俄国的资产阶级也想通过推翻沙皇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这使得发生一场政治变革的条件日益成熟。俄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俄国旧有的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沙皇制度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障碍。
尽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但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没有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原因在于“二月革命”后,掌握实际权力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原有的国内政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俄国革命的前进方向,就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进程(和平夺权──武装夺权):

(1)“四月提纲”:列宁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争取以和平方式夺权。
(2)七月事件:临时政府镇压了示威的工人和士兵,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3)武装起义: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
(4)国家诞生:1917年11月,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达标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了人民委员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1)十月革命走的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革命道路。
(2)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
(3)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中俄两国革命道路:

1.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异:俄国是城市暴动道路;中国是农村保卫城市道路。
2.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队伍力量相对强大;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家,农民阶级力量强大,而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3.认识:无产阶级革命是以暴力为基础。走什么道路须按国情决定,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意义:

(1)国内:
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做主”的美好愿望,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2)国际:
①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打开一个缺口,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②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③开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俄国革命的道路:

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是俄国十月革命道路。这是由当时俄国特有的国情决定的:
①革命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比较成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革命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俄国国内的各种矛盾,而革命的主观条件则是指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党有指导革命的正确方针,俄国的无产阶级力量比较集中以及它拥有革命的同盟军──贫苦农民;
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革命力量,致使革命不可能和平发展,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只能采取武装夺权的方式;
③彼得格勒的革命武装力量强于反革命的武装力量;
④在组织和发动起义方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抓住了起义的有利时机。
因此,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比较顺利地取得胜利,布尔什维克迅速掌握国家政权。而且这一行动很快辐射到莫斯科等其他中心城市,布尔什维克党人和革命力量很快掌握了各地政权。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抗日战争时期):

1、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七大”1945年春。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国民革命时期: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
(2)土地革命时期: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3)抗日战争时期: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1943年王稼祥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到抗日战争结束前后,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结合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我们可以认为: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4、毛泽东个人的不懈探索为这个集体智慧作出了突出贡献。



伟大合作:

(1)唯物史观的伟大发现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严重,工人运动迅速发展。由于对工人运动关注和共同的人生理想追求,1844年,恩格斯到巴黎会见了马克思,这次会见后马克思与恩格斯开始了伟大合作,开始了他们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共同奋斗的光辉历程。
首先二人合写了《神圣家族》,批判了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高度评价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845年又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书中他们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发展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科学。同时,他们把唯物主义延伸到实践领域,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原理,说明他们已经把唯物主义运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是马克思最伟大的两个发现,这两个伟大发现最终揭开了资本主义的秘密,从而使空想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世界观的确立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出现做了思想准备。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十分注意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并为创立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
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建党做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1846年,他们一同参加了“正义者同盟”,由于他们的工作,“同盟”的成员同意接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并对同盟进行了改组。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改组大会,接受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无产主义国际组织,也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
1847年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委托拟定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和目标。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从此无产阶级找到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3)为了工人阶级的解放,共同参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首先在物质上给革命巨大支持;
其次亲自回德参加革命斗争;
再次创办“民主派机关报”──《新莱茵报》,在理论上指导各国人民斗争。
1849年,革命失败后《新莱茵报》被迫停刊,但是他们继续为“工人阶级的解放”而工作,认真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教训,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



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和实践活动:

(1)主要理论贡献: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系统阐明了唯物史观,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主要革命实践活动:
1846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创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参加“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为同盟拟定纲领,即《共产党宣言》;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办《新莱茵报》,宣传民主革命纲领;
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支持、帮助巴黎公社革命。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时期执行和贯彻的基本路线。这条总路线有关的方针政策,早在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中即已经作了原则性的规定。1953年9月25日正式公布。它的内容是: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工业化,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实现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
而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同时并举,是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特点。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以1949—1976年,毛泽东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为主线,分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个历史阶段,从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介绍了毛泽东探索中的成就、过失等基本情况。
(1)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
这段过渡时期主要分两个阶段:1949—1952年底,主要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时期,在这一阶段中,毛泽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先后取得西藏和平解放、镇反运动、三反五反运动、抗美援朝战争等重大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同时他还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和领导人民恢复发展生产等措施,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这一切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基本的条件。
1953—1956年底,主要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时期。早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毛泽东就系统地阐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和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基本思想。随着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拉开了帷幕。毛泽东于1953年提出了以“建设改造并举”为特点,“一化三改”为内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导下,“一五计划”顺利展开、推进,有中国特色(“和平”道路)的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底胜利完成,这标志着中国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首先,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955年底,毛泽东首次提出“以苏为鉴”的思想,同时在总结“一五计划”期间经验教训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于1956年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了经济问题,明确提出要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想,以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这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系统的思路。
1957年,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要讲话,重点讨论了政治问题,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特点。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思想,处理敌我矛盾要用专政的方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
毛泽东在探索中形成的基本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但遗憾的是这些闪光的思想由于“左”的思想不断发展被放弃了。
其次,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犯了左的错误。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年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左”倾错误发展到高峰。这一切都给党、国家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失。
总之,在从1956年到1976年的20多年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试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努力探索和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使命没有完成,但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渊源。
(3)对毛泽东一生的评价
毛泽东的一生是为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探索的一生。他在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也犯了“左”的错误,但是错误是第二位的。他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大工业在世界的广泛发...”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