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2:(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
    ——恩格斯 

    材料3: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 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社会契约论》

    材料4: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 也将同样流于专制。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同样的,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5:参考书目

    (1)据材料1、2,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2)材料3、4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
                                                                                                                                                                   
    (3)作为历史资料,你认为材料3、4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
                                                                                                                                                                    
    (4)如果要对上述历史事件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材料5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明你的理由。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苑爽娜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材料2:(启蒙思想家们)...” 主要考查您对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启蒙运动

史料的价值

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 启蒙运动
  • 史料的价值
  • 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

三权分立:

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三权分立具体到做法上,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

天赋人权:

自然权利源于拉丁文jusnafural,中文习惯译为天赋人权,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自然权利源自于古希腊哲学的自然法理论。文艺复兴以来,成为西方法律与政治思想的重要议题。


伏尔泰: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①代表作: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②思想主张: 
A.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B.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C.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D.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①代表作:
《论法的精神》 
②思想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③影响:
孟德斯鸠的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卢梭:
①代表作:
《社会契约论》 
③思想主张:
A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 
B.社会契约;
C.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伏尔泰:

法国启蒙思想家中的领袖人物。他一生写出大量的著作,通过科学论文、艺术作品及小册子无情地揭露法国社会的黑暗面。他对天主教会作了大胆的攻击。在他看来天主教是“迷信的恶魔和狂狺的九头蛇”,罗马教皇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他认为教会造成了社会的无知和黑暗,号召为科学和进步而奋斗。伏尔泰虽以反对天主教为己任,但他又没有完全摆脱神权思想的影响,仍主张信仰上帝,保留宗教。他有一句名言,即“如果没有上帝,那么也要捏造出一个来”。因为他认为宗教可以维系人心,有助于巩固社会秩序。为了批判当时法国社会,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在他看来,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他所强调的平等是人人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而不是社会生活上的平等。伏尔泰也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赞成实行“开明专制”,认为“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就可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但又希望通过“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受到了伏尔泰的影响,自称是伏尔泰的朋友和庇护者。伏尔泰在他的早期成功剧作《布鲁杜尔》《采儿》中,讽刺了封建专制,颂扬了民主制度。1734年他写了惊世之作《哲学通讯》(或称《英国通讯》),其中斥责了法国的君主专制,颂扬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这本书很快被列为禁书。1764年编辑了文章汇集《哲学辞典》一书,书中涉及的领域不仅有哲学,还有自然科学、历史等,显示了他是一个多才的思想家。他以犀利的笔锋、辛辣的语言,大胆揭露法国社会旧制度的一切弊端,并且向愚昧和无知宣战,这在当时的确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孟德斯鸠:

出身于贵族家庭,曾任波尔多法院院长。在对英国等欧洲国家进行了考察和研究了洛克学说的基础上,他得出了结论:法国应走英国的道路。1748年他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经过长达27年的辛勤劳动终于问世了。这部书中表达了批判法国旧政权的立场,又充实和发展了洛克分权的思想。他主张实行三权分立,把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权力分开,使其分属三个不同的机构;并强调三个权力互相制约的重要性。分权学说的目的,是使国家机器内部权力均衡,互相制约。它既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又为实现资产阶级争取的“自由”“民主”和“人权”提出了可行又可靠的保证,为资产阶级以法制对抗封建专制指出了道路,为资产阶级法学奠定了基础。他的三权分立原则锋芒直指君主专制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进步意义。

卢梭:

祖籍法国,出生于瑞士一个钟表工人家庭。幼年的不幸生活遭遇及同下层人民的不断接触,使他成为最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1762年卢梭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社会存在着人们共同利益的“公益”,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人们都要遵守契约。他主张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他提倡当统治者撕毁社会契约时,人民有权用暴力推翻暴君。这一主张不仅反对君主专制,而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理论。他认为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人民有能力建立起体现公共利益的法律。他明确提出了“人民主权”说,反对君权神授论。卢梭提出人人享有主权——社会中的最高权力,因而将人权学说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认为在人民主权之上,决不允许再设一个指挥者,官吏、政府、政体都要根据人民的意愿决定,从而名正言顺地阐明了革命权利说,说明了推翻法国封建专制政府、反抗压迫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在法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即将到来的大革命进行了思想动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大革命。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大致奠定了他的政治学说的观点,直接论述了社会不平等的起源是出自财产的私有制,但他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这表现了他的小资产阶级观点。《社会契约论》是他的学说的核心。


启蒙运动:

通常是指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

人文精神的概括性表述:

人文精神在本专题纵贯了从公元前5世纪到18世纪的西方思想文化史之中。要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内容,通过发展历程的梳理来加以概述。
“人文精神”一词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广义来看,是指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狭义来看,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人文精神是从摆脱神的束缚和神学的压制中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思想可以概述为三方面:
一是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二是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
三是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主张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的精神追求。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的差异:

 1、对待宗教问题。
人文主义者反对封建教会,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但不是无神论者,并不反对宗教和上帝,也从未否定过基督教教义,他们的思想、观点及作品往往借助于宗教题材,通过世俗化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智慧,突出以人为中心,突出个性自由,反对以神为中心,大胆地揭穿宗教的神秘色彩,否定岁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
而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为武器,引导人们通过对世间事物的思考分析去判断是非曲直,完全剥去了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宣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启蒙思想家在对待宗教的问题上,比人文主义者更为彻底,抛开了宗教外衣,更鲜明地高举资产阶级的思想大旗。
2、对待封建王权问题。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还不够强大,政治上也很软弱,不可能提出政权方面的要求,主张消灭封建割据,建立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君主应拥有无限权力实行君主立宪,并希望强大王权能成为他们扩大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的坚强后盾,因而积极支持世俗的封建王权;
而启蒙思想家进一步提出了天赋人权、公众意志、社会契约与法治等观念,否定神授特权,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甚至还提出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办法,以此捍卫自由、平等、民主等原则的实施,总之,启蒙思想家为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3、对自由的界定问题。
人文主义者为了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提倡个人自由以及反对中世纪的封建等级制度,反对禁欲主义与来世观念,认为个人主义是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从而过分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极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因而存在着严重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个人自由发展和公众社会意志的矛盾;
启蒙思想家把人文主义的人性论提高到理性这个中心,主张人应该依据理性受到法治、公众意志、社会契约等约束,从而在理论上解决了个人自由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4、对未来政体的设想问题。
人文主义者缺乏对未来政体的较成熟设想;
启蒙思想家为将要取消封建制度的新社会提出了种种设想,虽然对未来的政体设计上有所差异,但都主张实行宪政民主、三权分立、人权自由、公民平等、法律至上等。


启蒙运动概述:

1、背景:
①资本主义发展
②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③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
④自然科学发展
2、概况:
①主要内容:理性、民主、平等、科学
②性质: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③思想体系:人文主义、进步的社会思想和历史观等几个方面
主要观点: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和愚昧迷信,提倡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和科学精神。他们力图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这是一种人事和社会的理性,“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⑤核心:反封建
⑥发展:
兴起: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高峰: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开明君主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卢梭: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扩展:欧洲大陆:康德——自由与自律
3、内容:
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在封建专制的天主教国家法国,出现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很快,启蒙运动从法国传播到德意志和其他国家,涌现了许多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得到扩展。
4、
影响:
第一,从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来看,启蒙运动所批判和主张的内容,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第二,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三,启蒙运动对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的影响: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这个运动还直接影响了一些欧洲的封建专制君主如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和她的儿子约瑟夫二世,他们都借助“开明专制”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第四,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鼓舞人民拿起武器,争取独立。


史料的价值:

1、史料用途:
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史学家借以“重现”历史的基础。史料≠历史≠历史学,但史料是史学家直接作用的对象,是史学认识的唯一根据,是史学认识的基础,是史学认识的中介。历史学是通过对史料的研究来反映历史。
2、史料搜集:
力求广泛、丰富。
史料的搜集是整理和考证的基础,史料的考证是史料整理的必要手段,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获得了详尽而可靠的史料,这样就便于史学家正确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来重现历史。
3、史料运用:
(1)必须经过考订、鉴别,以确认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去“伪”存“真”。
4、史料的分类:文字资料、实物资料、社会学资料、民俗学资料。

研究历史离不开史料:

它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痕迹,它能为我们提供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信息。但人类历史是极其丰富多彩、全方位、活生生的客观存在,而流传下来的史料(即使是非常翔实的史料)与客观历史过程相比总是比较片面的、局部的、零碎的、死板的,而且不可避免地要渗进史料制作者的主观意识。史料的这种简约性和主观性便决定了史料不是历史。史学是揭示历史真相,探索历史规律的科学,它必须以史料为基础。离开了史料,史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史料决不等于史学,更不能代替史学。人们只能在认真地、全面地、科学地整理、分析、研究史料的基础上,才能揭示历史发展的真实过程和本质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历史学。


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1、专著:刘知几的《史通》;梁启迢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2、方法:
①史学方法:是研究历史的方法的简称。在研究史学方法上较有成就的是唐代刘知几和近代梁启超
②基本方法:
一是历史表述上看是长编法和类叙法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是史实分析上看是结构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及其联系。还有历史比较研究法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