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物理

首页
  • 实验题
    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步骤D补充完整.
    A.量出200 m的直线距离s并做记录;
    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记时;
    C.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昕到鼓声时立即喊“停”;
    D.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
    E.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
    F.重复做上述实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v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v'
    (3)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物理实验题难度较难 来源:肖芳(初中物理)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声速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声速
声速:
定义 声音存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用v表示
计算公式 s=vt,其中
单位 米/秒(m/s),读做米每秒
常数 v=340m/s(15℃的空气中)
影响因素 介质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介质温度。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每升高1℃,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增加约0.6m。当空气中不同Ⅸ域的温度有区别时,声音的传播路线是向着低温方向的。如上方的温度低,声音就向上传播,此时,高处的人容易听到低处的声音

 在常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
物质名称 传播速度v/m﹒s-1
空气 340
1500
钢铁 5200
松木 3320
玻璃 5000-6000

声速与气温的关系:
    气温影响空气的密度,气温高,空气的密度小,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的阻碍小,所以声速较大,因此声音由声源发出后不一定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比上一层气温高,声音在地表的传播比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发现相似题
与“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