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 “文物是历史文字记载的重要补充。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太平天国发给农民的田凭民报苏维埃政府分田证明[ ]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B、因革命...” 主要考查您对《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同盟会的成立
全俄工人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天朝田亩制度》含义:
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颁布的—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包括社会组织、军事、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它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天朝田亩制度》特点:
①强烈的革命性:首先它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农民起义的斗争思想,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其次它从多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常。
②空想性: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后来太平天国被迫实行“照旧交粮纳税”,事实上承认了地主土地私有;其次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实现,也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③落后性:此纲领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并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1)基本内容:
是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15岁以下的减半。同时,还提出“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办法。
①土地分配:原则: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方法: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2)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理想社会(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
(3)评价:
①积极作用: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革命性)。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消极作用:绝对平均主义,根本无法实现;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空想性);把小农经济作为理想化目标,没有超越封建经济范畴(落后性)。
《天朝田亩制度》主要措施:
《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它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文教和社会改革等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它把土地分为九等,好坏平均搭配。然后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全份,15岁以下分半份。
它还绘制了一幅新型社会的蓝图,以25家为基层单位,称为“两”。两个“两”,设“两司马”主持。每5家设“伍长”一人。每家出1人当兵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每个基层单位,建立一个“国库”,“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25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各家遇有婚丧嫁娶和生育等事,按规定费用到“国库”领取;鳏寡孤独残废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由“国库”开支抚养。农民除耕种外,还要利用农闲时间饲养猪、鸡、蚕,从事纺织、缝衣、制作陶器、木活、打石等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
太平军所到之处,出现了没收地主、官僚的财产,焚毁田契、债券,限制地主收租的斗争场面。不少地主唉声叹气说:丰收“于我无份”;有些地区的地主全年地租“籽粒无收”。有的地区甚至把地主的土地分掉,太平天国政权发给“田凭”。除此之外,太平天国把一些庙宇祠堂占有的土地、公田和逃亡地主的土地没收,分给没有土地的农民耕种。以上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政治要求。这样一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发挥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有的地区出现了“谷物丰收”、“农安物阜”的繁荣景象。但是,要在个体劳动、分散经营、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并绝对平均分配所有财物,这是一种空想,加上连年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所以,太平天国在江西、安徽等地实行比较切合实际的“照旧交粮纳税”的办法。
在政治制度方面,实行乡官制度。在太平军的区域内摧毁了各级地方封建政权,建立起农民的革命政权。凡县一级以上的负责人,一般都由革命军将领担任。地方乡官由贫苦农民担任。《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地方官吏由人民选举,“凡天下每岁一举,以补诸官之缺”。乡官如有贫污不法的,人民可以检举揭发,随时革退。太平天国地方政权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革命的发展。
对于妇女政策,《天朝田亩制度》也有一些进步的规定。妇女和男子同样分配土地和生活资料;妇女可参与军政事务;设置女官,开科取士;在宗教上,妇女和男子都参加拜上帝活动。还提出禁止缠足和买卖婚姻。这样,妇女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妇女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太平天国在婚姻上,规定“天下婚姻不论财”,废除了把妇女当作商品的买卖婚姻。太平天国发给男女自由结合的结婚证书——“合挥”,上面登记着结婚人的姓名、年岁、籍贯等项目,还盖有龙凤图章;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中国同盟会含义:
简称同盟会,亦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多个组织集合而成,成员如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章太炎领导和组织的一个全世界的革命团体。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特点:
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
①经济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但仍有比较迅速的发展。
②阶级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
③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④组织基础: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
⑤时代要求: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
同盟会政治纲领:
(1)内容:
①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②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又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民权主义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纲领。
(2)评价:
①进步性:它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局限性: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同盟会成立历史意义:
(1)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这是三民主义的前提。
(2)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思想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解决了当时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办法是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是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史学界对同盟会性质的认识:
一种意见认为,同盟会是一个具有“双重性质”的政治组织。这种观点认为,同盟会既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又是一个包含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派、资产阶级自由派和地主阶级反满派的松懈联盟。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派居于领导地位。“同盟会是一个由很多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和派别组成的革命政党”,他们在“反满”问题上结合起来,而对反帝主义和民权主义、民生主义都存在着严重分歧,预伏了辛亥革命终归失败的危机。
一种意见认为,同盟会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不是几个阶级或几派势力的松懈联盟。同盟会内部确实存在着不同的政治派别,但这只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内部的左、中、右派的区分,也正是同盟会内部矛盾和后来分裂的主要根源。
苏维埃政权含义:
苏维埃一词是俄文“Советский”的汉语音译,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苏维埃制度是苏联的政治基础,是俄国劳动人民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政权组织形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项目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新经济政策 |
农业方面 | 余粮收集制; | 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工业方面 | 大中企业收归国有; | 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
商业方面 | 取消商品贸易; | 允许自由贸易; |
分配方面 | 实行配给制,强制劳动; | 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
主要认识 | 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从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的严峻形势:
1、国内形势严峻:
(1)武装叛乱: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发动叛乱;
(2)经济十分困难;
2、国外武装干涉:
(1)主要国家:英、法、美、日;
(2)主要原因:
①不满苏俄单独与德国媾和;
②敌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
③惧怕苏维埃政权会威胁到本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根本原因)
(3)基本认识: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实质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
苏俄巩固政权的措施:
1、政治方面:
改造旧的政治制度,建立新的苏维埃国家制度;
(1)表现:
①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
②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
(2)作用:
彻底摧毁了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初步建立了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制度;
2、经济方面:
(1)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项目 | 基本概况 | 备注 |
内容 | ①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 最能说明苏维埃政权的性质; |
②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 实行土地国有; | |
作用 | 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使苏维埃政府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 |
(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外交方面:
(1)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①目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巩固苏维埃政府;
②时间:1918年3月;
③作用:使苏俄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巩固了新生政权;(最具灵活的策略性)
(2)成立共产国际,领导各国共产党的斗争;
4、军事方面: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工农红军。
苏联的成立: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①时间:1922年底;
②内容:通过《苏联成立宣言和联盟条约》;
③认识:宣告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2)最初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3)苏联第一部宪法:
①生效时间:1924年初;
②国家性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联邦制的社会主义国家。
与“文物是历史文字记载的重要补充。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