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生物

首页
  • 多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所用酒精纯度越高则提取效果越好
    B.检测蛋白质时,先加入CuSO4溶液,摇匀后再滴加NaOH溶液
    C.用健那绿染色菠菜叶肉细胞,高倍镜下可以观察线粒体
    D.小鼠的卵巢被用于观察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本题信息:2011年江苏模拟题生物多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姚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所用酒精纯度越高则提取效果越好B.检测蛋白质时,先加入CuSO4溶液,摇匀后再滴加NaOH溶液C.用健那绿...” 主要考查您对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

1、检测原理:
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化合物能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糖类

(2)脂肪


(3)蛋白质


2、检测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与观察:


(2)脂肪的检测:
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方法二:


(3)蛋白质的检测:
 

(4)淀粉的检测与观察: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鉴定成分 还原糖 蛋白质
鉴定原理 还原糖中的醛基(-CHO)在加热条件下能将Cu(OH)2中的Cu2+还原成Cu+,从而生成砖红色的Cu.0沉淀 双缩脲(H2NOC-NH-CONH2)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z+结合生成紫色络合物,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
试剂浓度 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 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使用方法 甲液、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 先加A液造成碱性环境,再滴加B液
使用条件 加热 不加热
实验现象 浅蓝色一棕色—砖红色 紫色


知识点拨:

(1)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还原糖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苹果、梨等材料。另外,由于甘蔗、甜菜中含有的蔗糖是非还原糖,不宜选用。
(2)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
(3)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植物材料常用的是大豆,动物材料常用的是稀释的鸡蛋清。

注意事项

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

脂肪的鉴定: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蛋白质的鉴定: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2.材料的选取
(1)常用藓类叶片(或是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
(2)原因: ①藓类叶片仅有一层叶肉细胞。 ②菠菜叶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是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细胞分散,易撕取,便于观察。
3.实验流程
(1)观察叶绿体


知识点拨:

1、制作藓叶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时,要保持叶片有水状态,若叶绿体失水,就会缩成一团,将无法观察。2、制作观察线粒体的临时装片时,是滴一滴健那绿染液于载玻片中央用于染色,而不是滴一滴生理盐水。3、观察线粒体一般选用动物或人体细胞,而不选取植物细胞,其原因是经健那绿染色的线粒体颜色为蓝绿色,与叶绿体颜色相近,会影响对线粒体的观察。
知识拓展:

1、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布:对于植物叶片,上表皮叶绿体分布较多,便于吸收光照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代谢旺盛的部位,线粒体较多。
2、叶绿体在细胞内可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同时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最大面积朝向光源;强光下则以侧面或顶面朝向光源。实验观察时可适当调整光照强度和方向以便于观察。
例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健那绿染液是一种活细胞染料,几乎不损伤细胞
B.离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
C.健那绿染液可将细胞质染成蓝绿色
D.藓类叶片可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
答案C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
(1)各种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等)中形成溶液,使色素从生物组织中脱离出来。
(2)各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而不同色素可以在滤纸上通过扩散分开,各种色素分子在滤纸上可形成不同的色素带。
2.实验过程
 
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由上到下分别是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
如图


实验要点及注意事项:

1、实验中几种化学药品的作用
①加入少量SiO2,可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更充分,便于色素完全释放。
②加入少量CaCO3,,可以中和细胞内的有机酸,防止有机酸夺取叶绿素中的镁离子使叶绿素破坏,从而起到保护色素的作用。但SiO2.和CaCO3的加入量要少,否则滤液杂质多、混浊、颜色浅,实验效果差。 2、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保证色素的含量。
②研磨要迅速充分。叶绿素不稳定,易被破坏,时间过长或研磨不充分都会导致色素的量太少而使实验失败。
③滤液细线不仅要求细、直、均匀,而且要求含有较多的色素(可以重复画二至三次)。
④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否则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将得不到清晰的色素带。
3、注意事项
①制备滤纸条时,要剪去两角,这样可以减小边缘效应,使色素在滤纸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②收集滤液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防止滤液挥发。

4、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的原因: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
5、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
(1)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
(2)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②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
6、收集到的色素滤液绿色过浅,可能原因如下:
①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滤液中色素(叶绿素)太少,绿色过浅。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95%的乙醇,提取浓度太低(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95%的乙醇提取色素)。
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导致色素分子被破坏。
7、如果滤纸条色素带重叠,原因可能是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
知识拓展:

实验创新:本实验中的长条滤纸可以改为圆形滤纸,在滤纸的中央滴一滴滤液,然后用一根浸有层析液的棉线的一端垂直接触滤液的中必位置,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个色素环,由内到外依次是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
例  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将5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石英砂、CaCO3以后,迅速研磨
B.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画2~3次
C.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
D.色素分子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所以研磨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是为了溶解色素
答案D
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三、选材和染色剂:蝗虫的精细胞,材料易得,观察方便,染色体数量少,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形态都能观察到。染色剂选择: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四、实验步骤:

知识点拨:

1、实验材料的选择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
其原因为:
(1)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数。
(2)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2、观察减数分裂过程选取的材料是能进行减数分裂的,如植物的花药,动物的精巢、卵巢等。
3、减数分裂固定装片的制作过程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四个环节,这些环节的操作与有丝分裂固定装片制作相同。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所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