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政治

首页
  • 开放性试题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在北京顺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东营市各机关单位深入传达学习全会精神,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学习会议精神后,收集了如下几则材料,请你参与其中,见证年轻城市的精采蝶变。 
    城中记忆
    1983年10月,东营市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30年前的东营,荒凉、贫瘠、落后、单调,30年后的东营,繁荣、富庶、殷实、多彩。2013年,全市上下牢牢把握“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工作总要求,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增实力、上水平”的工作大局,经济运行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全年GDP达3250.20亿元,增长11.2%,增长速度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2013年度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83元,同比增长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
    (1)根据上述信息和所学知识,请你简要总结东营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你知道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吗?( 6分)
    阳光路上
    材料一:2013年11月19日,东营市纪委召开了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常委会议。会议要求,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着力建设“清风东营”“阳光东营”。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市怎样才能建成“清风东营”“阳光东营”?(8分)
    材料二:东营市两会于1月9日、10日开幕。与去年相同,本次大会将继续推行一系列节俭办会举措。同时,与去年相比还有不少新特点:那就是从严从简办会、务实办会,会期压缩至3天,任务却不缩水。今年两会不再警车开道,搭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大型客车同样按交通规则行驶;会场不挂条幅、不设拱门、不摆鲜花,没有饮料,另外今年两会不吃请,会议期间一律不能饮酒。用餐标准一律是自助餐,不上高档菜-
    (3)东营市“节俭办两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会风转变。这些转变会有哪些积极作用?(8分)
    城市未来
    2014年1月8日,东营市市长申长友主持召开市城乡规划委员会成员会议,研究重点城建项目规划等事宜,并对下一步城市规划工作提出要求。申长友指出,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的总纲领,各级各部门要牢牢把握“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总要求,推动城市规划提标准上水平,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我行动】(4)为了我市明天更美好,实现城乡规划目标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2分)

    本题信息:政治开放性试题难度极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在北京顺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三...” 主要考查您对

依法治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地位: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重要性:
①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只有用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引导和制约人们的经济行为,才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才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③依法治理社会秩序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④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⑤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一项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力保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实现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保证。
依法治国目的: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主体:广大人民
依法治国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前提:有法可依
依法治国中心环节:有法必依
依法治国关键:执法必严
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要求。

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①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
②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③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以德治国的内容:
我国基本治国方略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宪法是法治的标志,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以德治国属于精神文明,依法治国属于政治文明。
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大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核心:为人民服务。
原则:集体主义。
重点:诚实守信。
加强:社会主义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目的: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①法律的遵守需要道德的有力支持。道德水平的提高,会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使人们更加遵守法律。公民道德的状况,直接影响和制约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②道德的实施需要法律的保障。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必然会使人们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更加规范。
③总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公民如何将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1、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政府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政府依法行政,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社会事务,行使职权,才能成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每一个公民都要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懂得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重要性:
①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②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③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保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守法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基本要求:
①学法,懂法,树立法治观念。
②自觉守法,法律规定的一定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③学会用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④自觉护法,敢于和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应具备:
①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②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
③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尊重法律与追求公正的关系:
①法律体现着国家和人民的意志,代表和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公平和正义的象征;
②尊重法律,是富有正义感、追求公平的具体体现。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青少年具备哪些法律素养?)
①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②与法同行,树立法治观念;
③掌握法律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
④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
⑤我们每个公民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都要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培养守法意识,依法规范自己行为。
⑥我们应该从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做起,懂得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了解青少年学法、懂法的重要意义:
①认真学法,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②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学法、守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现相似题
与“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圆满完成了各项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