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语文

首页
  •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期末作文

    罗曼·德斯尔博士布置的期末论文作业又多又长,当他在班上念出这次论文的要求时,听起来很有些可怕。他用特有的敏锐目光向我们扫来:“当然,内容至关重要。但恰如其分的形式和准确的旁征博引也很有必要。”
    下课了,同学们走出教室。这时,我想起了另一间教室,那是我高中的老师艾多?库特夫人任教的班级,还有与这间教室似曾相识的气氛。
    英语老师艾多·库特夫人极其严格、细致、整洁。我还记得她用浅蓝色墨水在我的英语作业本上写下的蝇头小字,她对我每一个细小的语法错误都仔细地列出并做了修改。
    “总有一天,你们会明白,在这间教室里学到的东西是多么有用。”艾多·库特夫人常爱这样说。虽然我们都不以为然,几乎没人相信她说的话,但是,那并不妨碍她不屈不挠地对我们的英语作文严加监督。一听到有同学小声地抗议,她的黑眼睛顿时变得炯炯有神:“将来,你们会发现真实的世界比起我的期末作文来,要求会更加严格的。但是不用怕,我要你们做的这些期末作文,会帮助你们为那个苛刻的世界做好准备!”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微笑了。
    罗曼·德斯尔博士似乎有一种专门为难学生的嗜好,在其他老师那里都能得到A的学生一到他的手上,立马成了只能得C的人。于是,我不敢马虎,更不敢怠慢,第二天便投身于论文上。我呕心沥血,比哪一门课的作业都认真。
    论文收上去后不久德斯尔教授就批改完了。发下来的时候,教室里响起一片哀鸣,就像医院的病房。德斯尔教授把我的论文往我课桌上一放,一言不发地走开了。我把眼睛闭上,深呼吸,告诫自己要挺住,要经得起这一打击。当我下定决心,猛地一下翻开卷子的时候,一个鲜亮的A跃入眼帘。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凑近了再仔细一看,真的是一个A,德斯尔教授简洁地写了一句话:“下课后过来见我。”
    下课了,同学们不满地嘀咕着出了教室,我紧张地走到讲台边。“年轻的女士,”他说,“你的论文是班上最棒的文章之一,我教了多年的大学会计课新生,这是写得最好的作业。你知道这说明了什么吗?”我茫然地摇了摇头。“它说明,在教过你的老师里,必定有一位杰出的英语老师。如果他或是她还健在的话,你应该前去向这样一位老师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他“啪”地一下合上笔记本,站起来,大步走了出去。
    他的话让我马上就想到了库特夫人。但是在我的记忆中,库特夫人是那么一个不苟言笑的、严厉的老师,一想到要会见她,我心里首先就胆怯了。
    傍晚,我还是鼓起勇气,战战兢兢地站到了库特夫人简陋的小屋前。她穿着睡衣来开了门。“我可以进去吗?”我脱口而出。她一边咳嗽,一边不情愿地点点头。“整个秋天,我都在生病。”她用微弱的声音说,“我得了肺炎,刚好了一点儿。”库特夫人虚弱地倒在沙发上,她疲倦地示意我坐在旁边。我紧张地坐在离她最近的椅子的边沿上,然后把那张期末论文拿出来,飞快地塞在她手里。她打开卷子看了一眼,疑惑地望着我。“我大学里的会计课教授说,他知道在我以前读书的学校,必定有一位像您这样的老师教过我,所以——嗯——”我结巴起来,”所以,我只是想来谢谢您,我真的很感激您曾为我做的一切,包括您对我的严格要求。”库特夫人愣了愣,眼圈儿一下子红了,然后开始哭泣。“你是这么多年来第一个特地到我家来向我说感谢的人,”她抽抽搭搭地说,“孩子,你的来访比我吃过的所有药都管用,愿上帝保佑你。”她站起来,也拉着我站了起来,张开双臂紧紧地搂住我。“见到您我也很高兴,库特夫人,我想我早就应该来向您道谢的。”我说。
    那一刻,我觉得我们拥有了整个世界。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用到了不少成语,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请你从文中找出四个成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库特夫人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你的来访比我吃过的所有药都管用”,这句话表现了库特夫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用了较大篇幅写次要人物罗曼·德斯尔博士,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结尾“那一刻。我觉得我们拥有了整个世界”中的“整个世界”,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库特夫人给了“我”深刻的影响,在你的成长中,肯定也有给你深刻影响的人,请具体说出他(她)给予了你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江苏省月考题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较难 来源:鄢立英(初中语文)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期末作文罗曼·德斯尔博士布置的期末论文作业又多又长,当他在班上念出这次论文的要求时,听起来很有些可怕。他用特有的敏锐目光...” 主要考查您对

成语

记叙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成语
  • 记叙文阅读
成语
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多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
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结构固定性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
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
“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2、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例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
“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3、语法功能的多样性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
所以这里对成语语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语充当句法成分的分析。

易混易错成语:
使用成语有时会错用同音字或近义词。这类错误出现频率非常高,所以,使用成语时要特别注意用字正确。
下面列举的成语,括号内的字是别字,括号后的字是正字。
A
1、﹙暗﹚黯然失色
黯然,阴暗的样子。“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无光,大为逊色的样子。
2、按﹙步﹚部就班
部,门类;班,次序。“按部就班”,指按其分类,就其次序,比喻学习要循序渐进,做事要遵循规章。
3、﹙安﹚按兵不动
指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按,压住、搁下。

B
4、暴﹙珍﹚殄天物
任意糟蹋东西。殄,灭绝;天物,自然界的宝贵生物。
5、别出﹙新﹚心裁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6、﹙毕﹚筚路蓝缕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意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
7、变本加﹙利﹚厉
厉,通砺,在这句成语里当“更加深一层”或“更加严重” 讲。
8、病入膏﹙盲﹚肓
病到了无可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
膏肓,中医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此二者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9、不可﹙明﹚名状
名,说出;状,形容、描述。“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0、不﹙加﹚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
11、不﹙茅﹚毛之地
“不毛之地”形容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12、不﹙径﹚胫而走
胫,小腿。“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
13、不落﹙巢﹚窠臼
窠、巢同义,但“窠臼”与鸟巢无关,含义是“现成格式、老套子”。

C
14、﹙苍﹚沧海桑田
沧海,蓝色的海洋。“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15、重蹈﹙复﹚覆辙
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覆辙,翻过来的老路。
16、出奇﹙致﹚制胜
制,取得。“制胜”,取胜。
17、﹙穿﹚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川,河流。

F
18、发﹙奋﹚愤图强
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发愤:决心努力。
19、飞扬﹙拔﹚跋扈
意气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跋扈,蛮横
20、分道扬﹙镖﹚镳
镳,马嚼子。“扬镳”义为“策马”。“分道扬镳”,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
21、纷至﹙踏﹚沓来
连续不断的到来,纷纷到来。沓,多而重复。

G
22、甘之如﹙怡﹚饴
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苦、痛苦。饴,饴糖。
23、各行其﹙事﹚是
是,正确的。“其是”,自以为正确的。所以,这句成语含有贬义。
24、攻城﹙掠﹚略地
掠、略二字都有“夺取”义,但夺取的对象不同:掠,夺取人、财、地;略,夺取土地。
25、﹙固﹚故步自封
故步,取自“邯郸学步”的故事,本义为“原来走路的姿势”,在这句成语里比喻成规旧套。“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盲目自得。
26、骨﹙梗﹚鲠在喉
鲠,鱼刺。“骨鲠在喉”,比喻有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27、﹙鼓﹚蛊惑人心
迷惑、毒害人心。蛊,毒虫,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
28、鬼﹙域﹚蜮伎俩
蜮,传说中在水里害人的怪物。“鬼蜮”即鬼怪。

H
29、汗流﹙夹﹚浃背
浃,音jiā,义为“透彻”。“浃背”,湿透脊背。
30、好高﹙鹜﹚骛远
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鹜,鸭子,无“追求”义。比喻不切实际,不踏实。
31、和﹙霭﹚蔼可亲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蔼,和气、态度好。
32、怙恶不﹙俊﹚悛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悛,悔改。
33、﹙煌煌﹚皇皇巨著
皇皇,形容盛大。“皇皇巨著”,形容著作浩大。

J
34、既往不﹙究﹚咎
咎,本义为“过失、罪过”,引申为“责备”。“不咎” 即不责备。
35、﹙及及﹚岌岌可危
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
36、竭泽而﹙鱼﹚渔
渔,捕鱼。“竭泽而渔”直译为“排尽湖水捕鱼”, 比喻一味索取而不留余地。
37、﹙禁﹚噤若寒蝉
噤,闭口不言。寒蝉,秋后的蝉,寒蝉是不叫的。这句成语用“寒蝉”作比喻,形容不敢作声。
38、金﹙璧﹚碧辉煌
“金”和“碧”,是国画的两种颜料:金黄色的泥金和翠绿色的石绿。用它们画出来的画,鲜亮耀眼。“金碧辉煌”通常用于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
39、精兵﹙减﹚简政
“精简”不是“减少”,而是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从而使机构精干,人员素质更高。“精简”的真谛在于精干。

K
40、苦心孤﹙旨﹚诣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诣,到。
41、烩﹙灸﹚脍炙人口
脍,切得很薄的肉片;炙,烤肉。“脍炙人口”,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得到人们交口称赞。

L
42、老奸巨﹙滑﹚猾
形容十分奸诈狡猾。猾,狡猾
43、﹙厉﹚励精图治
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励,振奋。
44、礼﹙上﹚尚往来
尚,崇尚,讲究。“礼尚往来”,指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
45、﹙廖廖﹚寥寥无几
形容非常少。寥寥,稀少。
46、鳞次﹙节﹚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整齐地排列。栉,梳篦。
47、伶牙﹙利﹚俐齿
伶俐,聪明灵活。“伶牙俐齿”,形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48、流言﹙非﹚蜚语
蜚,同“飞”。流言、飞语,均指毫无根据的话。“流言蜚语”多指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49、﹙留﹚流芳百世
美名流传百世。流芳,流传美名。

M
50、毛骨﹙耸﹚悚然
悚,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成语褒贬辨别:
常见问题:
①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
②辨析常用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
③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
④纠正广告中基于技巧误用、错用的成语;
⑤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在运用上要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不能任意拆散变动,还要规范成语的写法,不能写错字。
但是有些词语的感情色彩是非常丰富而细微的,只有仔细推敲、体味、比较,才能区别出词语的褒贬色彩。

辨别技巧:
一、找反义词
词语的褒贬色彩在反义词中表现得最明显,因此通过找反义词的方法来辨别是一个好方法。例如:
聪明——愚蠢     勤奋——懒惰     勇敢——怯懦
善良——凶恶     美好一一丑恶     纯洁——肮脏
高尚——卑鄙     谦逊——傲慢
通过两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哪个是褒义词,哪个是贬义词。

二、看同义词
同义词中有些也带褒义或贬义。例如 “深思熟虑”和“蓄谋已久”都表示经过长久深入的思考谋划,是同义词,但“深思熟虑”用于思考谋划做好事,是个褒义词;而“蓄谋已久”意在思考谋划做不好的事,是个贬义词。又如:
揭发——告密       赞扬——吹捧     果断——武断
牺牲——完蛋        团结——勾结    鼓励——怂恿
义正词严——强词夺理           神机妙算——诡计多端
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

三、造句辨析
因为褒义词常用于赞扬好人,贬义词常用于形容坏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断运用是否得当。
一般需要造两个句子,一个用于形容好的方面,一个用于形容坏的方面。
例1:守株待兔
好的方面:1、警察叔叔蹲伏了三天两夜,守株待兔,终于将3名窃贼抓获。
坏的方面:2、有的人整天只想着守株待兔,而不去努力进取,是永远不会有所作为的。
“守株待兔”用在敬业、正义的警察身上,显然是不恰当的。它只能用来形容坏的方面,表示批评、贬斥,是个贬义词。
例2:载歌载舞
好的方面: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郑成功》)
坏的方面:敌人侥幸打退了我军,他们载歌载舞,开心不已。
在这里,“载歌载舞”形容人们打了胜仗后又唱歌又跳舞的情景是很恰当的,但用来形容敌人,显然不够恰当。所以“载歌载舞”是褒义词。

成语之最:
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大的手-一一手遮天
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最吝啬的人-一一毛不拔
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一日三秋
最昂贵的文章-一一字千金
最快的流速--一泻千里
最赚钱的生意--一本万利
最洁净的东西--一尘不染
最有胆量的人--胆大包天
最惨重的失败--一败涂地
最有效的劳动--事半功倍
最珍贵的承诺--一诺千金
最大的网--天罗地网
最大的功绩--丰功伟绩
最快的时间---一日三秋
最全面的手术-脱胎换骨
最绵长的口水-垂涎三尺
最细心的-一心一意、无微不至
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
最错的追求——南辕北辙
最危急的时刻——千钧一发
最大的本领——开天辟地
最好的文章——文不加点
最大的被子——铺天盖地
最大的空间——无边无际
最大的影集——包罗万象
最大的幸运——九死一生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最远的分离——天壤之别
最繁忙的航空港——日理万机
最彻底的美容术——面目全非、改头换面
最好的司机——驾轻就熟
最好的药方——灵丹妙药
最好的医生——手到病除 、起死回生
最好的箭术——一箭双雕、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最大的地方——无边无际
最便宜的东西——一文不值
最多的资源——取之不尽
最完美的东西——十全十美
最重的疾病——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最宝贵的礼物——无价之宝
最艰难的争辩——理屈词穷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
最有分量的话——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最失望的心情——万念俱灰、心灰意冷
最孤独的人——形单影只、孑然一身、茕茕孓立、形影相吊、众叛亲离、孤家寡人
最荒凉的地方——荒无人烟
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
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一日千里
最无作为的人-一事无成
最大的嘴——口若悬河
15分钟=1000元——一刻千金
最深的呼吸——气吞山河


记叙文:
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
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记叙文特征: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
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写人的记叙文;
2.叙事的记叙文;
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
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
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
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
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九、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
准确,生动。
十、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十一、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及主要经过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7、侧面描写
记叙文表达方式区分: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
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
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
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
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叙述人称的特点及作用区分:
第一人称:
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第二人称:
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一般多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
第三人称:
用“他、他们”的旁观者的身份叙述。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
记叙文的阅读题步骤: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行散而神聚”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
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
----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
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
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
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
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
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
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
答题有三步:
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
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
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
,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
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
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记叙文写作结尾法: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
,什么。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
如《枣核》结尾写道: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花市》的结尾写道:
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期末作文罗曼·德斯尔博士布置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