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政治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广州亚残运闭幕式上的文艺演出包括《天与海》、《树与鸟》、《光与梦》三个篇章。在“光与梦”的交织里,一名下肢残疾者拄着拐杖,从舞台边缘奋力向舞台中央走去。突然,脚下不稳,摔倒在地,他奋力爬起,却又摔了下去。此时,身边响起无数的掌声,无数的呐喊声。“谢谢你们,我会坚持的,我能成功!”拍拍身上的尘土,擦擦脸上的汗,他爬起来,步伐虽有点蹒跚,却依旧坚定。最后,他几乎是连跑带跳地跑到了自己的恩师面前。“我成功了,老师,谢谢您!”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拭不尽眼中的泪水,他与老师紧紧相拥……
    材料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河北省期中题政治材料分析题难度较难 来源:吴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广州亚残运闭幕式上的文艺演出包括《天与海》、《树与鸟》、《光与梦》三个篇章。在“光与梦”的交织里,一名下肢残疾者拄着拐杖,从舞台边缘奋力向舞台中央走...” 主要考查您对

意识及其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发展的趋势——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意识及其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 发展的趋势——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 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

关于“意识”问题的几个认识误区:

误区

警示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但有了人脑,意识并不会自行产生。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人脑不会产生意识
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界 意识并不能直接引起具体物质形态的变化,它借助于实践这一环节促使事物的变化。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是指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够能动地改造世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意识具有独立性 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意识发展变化与客观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同步性,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等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正确理解意识:

(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2)从意识的主体来看,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不同的人因立场、思维方式、知识构成、世界观等主观因素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意识。
(3)意识从性质上来看,有正确的意识与错误的意识,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错误意识的内容也来自于客观存在,不过它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反映。
(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不能说“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脑与动物的大脑在构造上有着质的区别。这些区别说明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没有高度发达、完善的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作为基础,是不可能产生意识的。
(5)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客观存在的反映,也才会产生意识。 

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不是人脑自生的,离开了客观对象,就不能产生人类意识。
(1)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指人脑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2)无论是抽象思维还是具体感受,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抽象思维是人所特有的意识形式。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共同的属性的概括反映,是对客观事物作出的间接的但又是更为深刻的反映。具体感受只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抽象思维与具体感受的区别只是反映的内容和形式不同,而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   
(3)无论是人们对过去和现在的反映还是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们对未来的预测是根据客观事物而作出的一种超前反映,根源于过去、现在的客观存在。因为,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而是能动的,它能够以客观存在为基础作出某种想象,进行“超前”反映。

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二者关系如图所示:

正确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两方面内容: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能动作用:


 新事物含义:

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含义:

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


正确认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区别 从新事物自身看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从新旧事物的对比看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从社会历史领域看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联系 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方法论 ①我们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
(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1)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2)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把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或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去判断。其根本标准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事物向前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这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螺旋式或波浪式的,有曲折、有起伏。
(3)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警示:

确定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理解发展的实质的首要问题;认识发展的实质,需要把发展与一般的运动变化区别开来,需要弄清发展与事物量变、质变的关系。
(1)判断事物新旧不能停留于现象、应该深入到本质,不能孤立地看形式、更要全面地把握其内容,“新瓶装旧酒”的寓意就在于新的形式掩盖了旧的本质。
(2)越是带有新的形式的旧事物,越不容易辨认,常常带来更大的危害,在高考中曾出现过以漫画的形式考查“电脑算命”的现象。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层次不同。自然属性是人的较低层次的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特有的属性,是人的较高层次的属性。
产生的条件不同。人的自然属性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人的生理遗传因素带来的;人的社会性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因此,不能把人的自然属性等同于人的社会属性。
(2)联系:
二者统一于人之中。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客观存在的。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人的自然属性,就没有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的自然性受人的意识的指导,具有很强烈的社会色彩。


价值的实现方式:

(1)在劳动和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价值。
①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
②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③劳动和奉献社会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②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
(2)个人必须努力对社会尽义务、担责任,尽可能地为社会多作贡献。

正确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要想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是不可能的。
(2)实现人生价值还需要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个人才能的大小影响着个人的人生价值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为此,就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有助于人们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以坚定的信念、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个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原理内容: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方面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社会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2)方法论:
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②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正确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要想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是不可能的。
(2)实现人生价值还需要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个人才能的大小影响着个人的人生价值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为此,就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有助于人们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以坚定的信念、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90后青少年面临的社会形势与自身的发展特点探讨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要注意以下两点:

(1)良好而必要的客观条件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基本保证,但客观条件不充分、不具备时,就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造出新的客观条件,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
(2)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之一,在人们的学习、工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不能把它夸大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主要还是依靠个人的努力。


 理想的含义:

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想象,是一种同奋斗目标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区别:
理想属于社会意识,现实属于社会存在。理想高于现实,比现实更美好。
这里应特别注意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问题,理想总是美好的,可是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理想和现实的这种差别,必然引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或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人的一生中始终存在,它可以成为一种内在的动力,推动着人们把理想转变为现实。
联系:
(1)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正因为人们不满足于已有的现实,才需要有追求、有理想,为更加美好的目标去奋斗。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的产物,不可能远离当时的条件。所以,理想来源于现实。理想源于现实,但它不等于现实,而是高于现实,是对现实的一种合乎规律的超越,是比现实更远更美好的目标。正是由于现实并不十全十美,才激发人们去追求更美好的东西,才激发人们去奋斗,推动现实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
(2)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不等于现实,高于现实,但理想又可转化为现实。过去是理想的东西,今天已变成了现实;而今天的理想,可以转化为明天的现实。理想转化为现实,要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其中尤其要通过个人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


理想的特点:

(1)超前性
(2)时代性
(3)阶级性
(4)实践性
(5)现实性

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巨大作用:

(1)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利益乃至人类的解放作为出发点的理想是崇高理想。我们讲的理想是科学的崇高的理想。
(2)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从历史的角度讲,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理想而奋斗多年,甚至一生,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做出了自己杰出的贡献。结合历史课的教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此问题。
(3)崇高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集中表现为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这种精神出发而形成的对祖国发展的美好前景的理想追求,是我国各族人民高尚精神素质的升华,是维系亿万人民群众使之团结一致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正是这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使我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力量的支持下,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不断增强。
(4)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作为思想观念和价值目标,它可以构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成为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一个人有了崇高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就能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正确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工作中展现人生价值。在民主革命时期,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建立新中国的崇高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又有多少人在为祖国的富强、繁荣昌盛放弃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正是在他们心中有为祖国、为人民的崇高理想作为精神动力。青年学生也应该树立远大的崇高的理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展现自己的才华。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理想是关于未来的蓝图和设想。现实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①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正因为人们不满足于已有的现实,才需要有追求、有理想,为更加美好的未来目标去奋斗。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的产物,不可能远离当时的条件。
②理想是对现实的一种合乎规律的超越,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正是由于现实不十全十美,才激发人们去追求更美好的东西,才激发人们去奋斗,推动现实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不能把理想与现实混淆起来。
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过去是理想的东西,今天已变为现实;今天的理想,可以转化为明天的现实。当然,理想的转化是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的,尤其是需要个人的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

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1)共同理想:在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和最高理想。
(2)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都是社会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最高理想要经过若干阶段才能实现,没有各个阶段的特定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只能是空谈。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共产主义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的目标,它的实现是为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和打下基础。
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生产力等,这一切都是朝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前进。


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


发现相似题
与“广州亚残运闭幕式上的文艺演出包括《天与海》、《树与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