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化学

首页
  • 填空题
    填写下列(1)、(2)小题空格,并以此为例完成(3)小题。
    (1)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0年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化学填空题难度一般 来源:刘敬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填写下列(1)、(2)小题空格,并以此为例完成(3)小题。(1)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_。(3)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空气的成分

原子的定义

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空气的成分
  • 原子的定义
  • 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空气的成分:
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氮气,稀有气体;按体积分:N2占78%,O2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易错点: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基本恒定,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延续,气体的排放,空气的成分也在不停地变化,因此不能认为空气的成分是一成不变的。
原子结构示意图: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绝大多数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均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碳、硫、磷等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原子的定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例如,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未发生变化。
对原子的概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①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
②原了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就由原子保持。
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脱离化学变化这一条件,原子仍可再分。

原子的性质:
①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②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③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④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如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稀有气体、铁、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⑤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原子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
原子可用元索符号表示:如O既可表示氧元素,也可表示1个氧原子。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项目 分子 原子
不同点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分成原子 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构成物质情况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 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相同点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都在不停地运动
③粒子间有间隔
④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⑤同种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性质不同
注意事项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④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它们的关系是

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英国自然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将古希腊思辨的原子论改造成定量的化学理论,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的理论模型。他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四点:
①所有物质都是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即原子组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主要表现为质量的不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④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单位,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仅仅是重新排列,而不会被创造或者消失。 虽然,经过后人证实,这是一个失败的理论模型,但道尔顿第一次将原子从哲学带入化学研究中,明确了今后化学家们努力的方向,化学真正从古老的炼金术中摆脱出来,道尔顿也因此被后人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地壳中的元素分布:
     地壳是由沙、黏土、岩石等组成的,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含量排在第二位至第五位的元素依次是硅、铝、铁、钙等。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关键记清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前四位元素)

海水中元素分布:
海水中的元素分布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海水中的元素含量分布如下表所示。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其次是氢元素,这两种元素约占总量的96.5%。
元素 O H Cl Na、Mg
质量分数/% 85.5 10.7 2.0 1.5

人体中元素分布
水占人体体重的70%左右。组成人体的元素中含最最多的是氧元索,其次是碳、氢、氮元素。碳,氢、氮三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少,但却是生命的必需元素。
元素 O C H N Ca P S、K
质量分数/% 65 18 10 3 1.5 1.0 1.5

发现相似题
与“填写下列(1)、(2)小题空格,并以此为例完成(3)小题。(...”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