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二者的观点是一致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荀子主张“性恶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二 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既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材料三  2007年9月28 日上午,由山东省政府和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和侨联联合举办的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大成殿举行。在祭孔大典上,将评选出的五句《论语》经典名句作为了北京奥运会的礼仪用语。以下是参选的《论语》经典名句:
    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二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第五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句:“德不孤,必有邻”;
    第四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信,非礼勿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共有三处说法不符合事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6分)
    (2)如果要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李贽批判理学的主要观点。(4分)
    (4)在材料三的《论语》经典名句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礼仪用语的是哪一句?为什么?(3分)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容易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 主要考查您对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盟的成立:

1、背景: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性;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影响。
2、形成:
(1)成立标志:1967年,曼谷五国外长会议签署《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
(2)新阶段:1976年,印尼巴厘岛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两个文件)。
(3)进程: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
3、性质: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4、作用: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趋势: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规模不断扩大; 
(2)、形式多样、模式各异的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2、认识(影响): 
(1)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联合的积极作用。 
(2)对前者要谨防其破坏性,即防止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保护主义兴起,从而使经济纠纷、摩擦和竞争演变为政治性,甚至是军事性的对抗。 
(3)对后者要积极加以促进,以求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造福于全人类。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主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在这一阶段里,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 
3、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即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