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26分)中外妇女地位的变化是观察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材料一 (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
    宋代之后“女子无才便是德”逐渐盛行。《颜氏家训》主张“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
    “为甚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足;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约束。”(《女儿经》)(大约撰于明代)。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妇女遭受压迫的主要表现。(4分)并简要分析其历史因素。(4分)
    材料二 第一条 妇女生而自由,在权力方面与男人平等……
    第二条 一切政治结社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人类自然的与不因时效而消灭的妇女与男人的权利。
    第三条 一切主权的根源基本上在于国民,即男女的联合。任何团体、任何个人均不得行使未经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利。
    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女性最宝贵的权利之一……
    ——1791年法国《妇女和女性公民宣言》
    (2)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法国女权运动的基本要求和理论依据。(不得照抄材料原文)。(6分)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4分)
    材料三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吸收“天赋人权”观,将妇女解放作为重要的部分。康有为在《大同书》里,强调“人者,天所生也。有是身体即有其权力,侵权者谓之侵天权。男与女虽异性,其为天民而共受天权一也。”指出男女虽不同性别,但是享有平等的权力。梁启超提倡女性接受教育,与经元善在上海开创上海女学堂,成为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学堂。
    ——李心沫《中国女权运动与女性主义艺术发展历程》
    (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康梁的“妇女”观。(8分)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26分)中外妇女地位的变化是观察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材料一 (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宋代之后“女子无才便是...” 主要考查您对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盟的成立:

1、背景: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性;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影响。
2、形成:
(1)成立标志:1967年,曼谷五国外长会议签署《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
(2)新阶段:1976年,印尼巴厘岛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两个文件)。
(3)进程: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
3、性质: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4、作用: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趋势: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规模不断扩大; 
(2)、形式多样、模式各异的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2、认识(影响): 
(1)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联合的积极作用。 
(2)对前者要谨防其破坏性,即防止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保护主义兴起,从而使经济纠纷、摩擦和竞争演变为政治性,甚至是军事性的对抗。 
(3)对后者要积极加以促进,以求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造福于全人类。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主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在这一阶段里,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 
3、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即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发现相似题
与“(26分)中外妇女地位的变化是观察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