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不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
    ——摘自1962年赫鲁晓夫至肯尼迪的信

    材料二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摘自1970年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三  美国在欧洲、大平洋、中东以及其他美国疆界之外的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安全利益。这就需要美国担当起 “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
    ——摘自里根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材料说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要的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其背景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以上三则材料,谈谈对美苏争霸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广东省模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不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摘自1962年赫鲁晓夫...” 主要考查您对

美苏对峙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美苏争霸

“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美苏对峙
  •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 美苏争霸
  • “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美苏对峙:


古巴革命:

20世纪50年代古巴人民反对亲美独裁统治的民族民主革命。1952年3月10日,F.巴蒂斯塔·伊·萨尔迪瓦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军事政变再次上台,实行亲美独裁统治。1953年7月26日,卡斯特罗带领一批青年攻打圣地亚哥的蒙卡达兵营,失败后被捕入狱。1955年5月获释,随即建立了革命组织七二六运动。1956年12月,卡斯特罗又组织一批青年从墨西哥乘格拉玛号游艇渡海回古巴,登陆后转战到马埃斯特腊山区开展游击斗争。1957年3月13日,以J.安东尼奥·埃切瓦里亚为首的一批青年学生攻打总统府,失败后建立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转入拉斯维利亚斯省山区打游击。1958年,另一反美组织人民社会党也在亚瓜哈依地区组织游击队。不久,这两支队伍同七二六运动领导的游击队主力汇合成一支较大的起义军。同年10月,卡斯特罗颁行土地改革法,各阶层人民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12月,起义军解放圣克拉腊,消灭政府军主力。接着,挥师西进,直指哈瓦那。在革命形势的逼迫下,巴蒂斯塔于1959年1月1日逃亡国外。起义军进入首都哈瓦那,宣告古巴革命的胜利。接着,临时政府成立。卡斯特罗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同年2月出任政府总理。
以卡斯特罗为首的七二六运动取得政权后,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1961年5月1日,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柏林墙事件的背景:

自第二次柏林危机以来,东柏林地区一直人心惶惶。而且从战后到1961年夏,离开东柏林的人超过200万,其中很多是技术人员。为此,苏联和民主德国一方采取了强制性手段。1961年8月13日,当柏林人一觉醒来后发现,在他们的城市中,沿东、西柏林分界线的东柏林一侧境内修筑起一道高墙,东、西柏林被截然分隔开来。这的确不得不使人联想到丘吉尔所谓横贯欧洲的“铁幕”已经从人们头脑之中的意识变成了残酷的现实。美国及西方盟国在恼怒之际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一既成事实。柏林墙的修建说明在东西方的竞争、对峙中东方处于不利地位,而且缺乏信心,只得采取强制措施保证其局面的稳定。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1、特点:双方以“缓和”为主,也有对抗。 
2、争霸态势:苏攻美守,优势在苏联方面。 
美国:尼克松主义(缓和政策) 
苏联:积极进攻战略(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
3、重大事件:
(1)缓和:  1972年尼克松访苏(缓和高潮);1975年,欧安会召开,签署《赫尔辛基宣言》。 
(2)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提出“卡特主义”和“星球大战计划”,美苏关系紧张。 
4、结局:
长期缓和;苏联处攻势;美苏关系重陷低谷。



美苏争霸:

1、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
①特点:表面上的短暂“和解”,实际上是争夺世界霸权最为剑拔弩张的时期。 
②重大事件:
A、和解:戴维营会谈。
B、争夺:第二次柏林危机和柏林墙的修建;激烈的核军备竞赛;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③结局:重点在欧洲;美国处攻势;战争未发生。 
2、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①特点:双方以“缓和”为主,也有对抗。 
②重大事件:
A、“缓和”:1972年的尼克松访苏(缓和的高潮)和1975年欧安会的召开。
B、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提出“卡特主义”和“星球大战计划”,美苏关系紧张。 
③结局:长期缓和;苏联处攻势;美苏关系重陷低谷。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①特点:美苏的第二次“缓和”时期;苏联开始转攻为守。 
②重大事件: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论;1987年12月戈尔巴乔夫与里根签署“中导条约”。 
③结局:1989年的东欧剧变;1991年12月苏联的正式解体;“冷战”格局结束。



“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
⑴背景:里根担任总统美苏关系的变化。
⑵政策:提出所谓新“遏制”政策。
⑶军事措施:“灵活反应战略”“星球大战计划” 
⑷意识形态:宣传大战“十字军讨伐”“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 。
2、苏联的“新思维”:
⑴背景:苏联沉重的经济负担戈尔巴乔夫改革。
⑵内容: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 ;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 。
3、美苏缓和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