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0-1932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英国首先放弃金本位,与它利益相近的国家,组成了“英镑集团”;为了与之抗衡,美国及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组织了“美元集团”,法国也曾组织了“金本位集团”。
    为了调节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以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各国政府纷纷出面与外国缔结具体的贸易协定或短期支付协定加以调节。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和金融已成了资本主义各国国家机器的重要职能之一了。
    材料二 1948年美国出口贸易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3,到1972年,下降到13.7%,而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占33.7%。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双方在“关贸总协定”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以后各国为什么会对这一政策进行调整?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与欧共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导致这种关系的原因。
                                                                                                                                                                     
    (3)据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认识?
                                                                                                                                                                     
    本题信息:2012年专项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苑爽娜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30-1932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英国首先放弃金本位,与它利益相近...” 主要考查您对

欧洲共同体

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欧洲共同体
  • 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欧共体:

是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欧洲一体化特点:

1、成员国不断增加;
2、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3、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欧洲共同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征:

1、循序渐进。共同体从共同开发煤钢资源,发展到实行关税同盟和实行统一的货币,进而到采取相同的外交政策和建立欧洲联盟。这一过程,步步深入,逐渐提高。
2、法国和西德两国发挥重要作用。如法国外长舒曼首先明确提出了西欧国家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的“舒曼计划”,西德总理阿登纳发出建立“欧洲政治联盟”的倡议等。
3、经济推动欧共体的形成,欧共体的形成又促进经济发展。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启动;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又进一步促进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的推动与被推动的机制,贯穿于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4、开创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现代社会中,首先开启这一先河并不断深入发展的当属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
注意:欧共体成立后,其发展沿着两条途径展开:“一是组织规模逐渐扩大,二是一体化的程度日益提高。这两条线索是相辅相成,交织着向前发展的。”


欧洲共同体成立的背景:

(1)历史渊源:谋求欧洲统一是欧洲政治家们长期的愿望。
(2)现实因素:
A.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使欧洲处于美苏两强的控制之下,成为美苏争夺的主要目标。西欧国家既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又受到美国不断加强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的压力。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摆脱美国,独立自主以及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的要求日益强烈,法国总统戴高乐首先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
B.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与欧洲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美国与欧洲争夺欧洲市场和海外市场,西欧各国都缺乏单独与美国相抗衡的实力,要保住欧洲市场和海外市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有力的影响,联合是唯一的出路。
(3)联合的可能性:
A.战后西欧各国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高度发展,为实现欧洲经济的联合提供了经济基础。
B.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趋势加强,使这些面积狭小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同要求商品、资本、劳动力等超越国界,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通,为欧洲经济联合提供了保证。
C.法德两国出于恢复大国地位,摆脱美国控制的共同利益,逐渐排出宿怨,实现和解,为欧洲的统一铺平了道路。
D.西欧各国经济水平、政治制度没有太大差异,且有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战后各国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尽快恢复和发展方经济。

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实质及其影响:

1、实质:
帝国主义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集团。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和国家政权协调建立的国家间经济联盟。
2、影响:
(1)欧共体的出现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它发展为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政局日趋稳定。
(2)促进了欧共体内部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欧共体国家经济的发展,到1986年发展为世界最大的区域贸易实体。
(3)欧共体奉行在维护欧洲联盟的前提下增强西欧独立自主的原则,加上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霸主的地位,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4)欧共体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政治经济关系,给第三世界国家在政治经济领域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抗衡以有力的支持。
(5)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有利于欧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



经济危机特点:

1、来势特别猛。
2、范围特别广。
3、持续时间特别长。
4、破坏性特别大。⑸影响特别深远。


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一)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在1929年通过股票市场猛然爆发,主要原因:
1、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国民贫富差距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3、分期付款的消费模式展现的是美国市场的虚假繁荣使原本存在的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4、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5、导火线:纽约股市崩溃。
(二)危机很快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各国经济联系紧密。(联系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2、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又是最大的债权国,它的经济状况对资本主义世界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经济危机的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①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②法西斯活动猖獗,德国法西斯分子和日本军国主义抬头。
2、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①各国加紧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摩擦;
②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掠夺——反抗。


经济危机的影响:

(1)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各国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政府信誉扫地;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2)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也尖锐起来。
危机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竭力压低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料和农产品价格,并向这些地区倾销工业品,殖民当局还增加捐税,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日益恶化,这就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印度国大党于1929年12月首次提出争取印度完全独立的口号,开展了第二次不合作运动。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惊恐万状的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转嫁和摆脱危机,加紧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经济战,形成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金本位,形成英镑区、美元区、黄金本位区。
(4)危机打破了战后建立起来的赔款制度和债务关系。
德国为防止金融体系崩溃,要求取消赔款。美国担心自己在德国的投资和贷款安全,支持德国的要求。1933年协约国赔款会议宣布废除赔款,这就打乱了各国债务关系。法国宣布停止向美国偿还战债,英国等美国的其他债务国也效法法国,从而更加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及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
(5)危机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
德、日、意这三个地盘较小、资源相对不足的帝国主义国家,建立起法西斯专政,企图从战争中寻求出路。德日意法西斯侵略国与一切遭受侵略、威胁的国家和人民的矛盾逐渐上升为世界主要矛盾。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开始;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大规模殖民扩张,东方成为西方的经济附庸,资本主义世界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③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1、原因:
(1)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联系世界更加紧密,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 
(2)跨国公司和各国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3)二战以来,世界经济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影响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2、本质:
发达国家主导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3、评价:
即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①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的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也相对削弱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这种趋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
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挑战来看,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但在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
因此,发展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的经济;同时,面对挑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订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进程中的问题: 

1、趋势:
国际贸易的增加、大型跨国公司的增加、国际分工的成熟、世界市场的扩大。
2、问题(影响): 
(1)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②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 
③环境污染严重,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30-1932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