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人民网南昌2008年11月16日电: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44.9%,设市城市从193个发展到655个,建制镇从2173个发展到19369个,城镇人口达到5.9 亿,城市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材料2: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共同趋势。天津作为向国际化迈进的大城市,已制定了《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纲领,充分发挥天津山、河、湖、海、平原共生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生态网络,创建良好的生态城市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材料3:下图是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
    (1)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
    (2)对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不能呈现碧水蓝天景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A、城市“雨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B、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大C、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横流D、城市生活、生产及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废气(尾气)及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污染
    (3)要实现天津市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你认为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3中道路网布局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3中中环区域布局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环工业仓库的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专项题地理材料分析题难度极难 来源:王勐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人民网南昌2008年11月16日电: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44.9%,设市城市从193个发展到655个,建制镇...” 主要考查您对

城市地域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交通与生活

城市化的表现及标志

城市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城市地域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特征及影响因素
  • 城市交通与生活
  • 城市化的表现及标志
  • 城市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形成原因

(一)城市功能区的含义:

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通达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如图:

(2)成因: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也各不相同,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
(3)划分:无明确界线,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二)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以兼有其他功能。大城市功能复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等功能区。

功能分区 组成 区位 特征
中心商务区
地区性、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大公司、大商行、大银行等机构及高级商场 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 建筑物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口流动大,人口密度昼夜差异大
工业区

许多城市因工业门类不同而形成多个成片分布的工业区各区由若干不同类工厂组成

分布于城市的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通过 巨大的厂房,高耸的烟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污染现象
商业区 各种商业街和大商场(或超级商场) 多位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建筑物以多层大厦为主,交通便捷,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
住宅区 成片住宅楼及配套的服务性设施 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与企业分布相邻或结合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主要功能区,外边景观是成片密集的楼房
行政中心区 地区或城市的行政机构 交通方便及邻近服务对象 人口密度昼夜差异较大
文化区 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展览馆等文化机构和设施 一般距工业区较远,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通信等条件 文教机构众多,文化氛围浓厚
混合功能区 工厂、机关、商店、学校、医院、住宅等 多位于城市内部 具有有限的综合功能
郊区 主要是为城市服务的城市外围农业区 城市行政界线以内、建成区外围的地区 为建成区提供后备土地资源、劳动力和农副产品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

1、概念: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又称城市地域结构,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分布和组合的模式。

2、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历史、经济、社会、行政等四方面。

3、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1)历史因素:
①历史背景:很大程度上决定功能分区的现状。例如:北京的商业区,上海的中心商务区;
②历史变化: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城市中心附近住宅区的班落、城内污染工厂外迁。
(2)经济因素: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或地价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例如:城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商业区外圈形成住宅区,城市外缘形成工业区。
②交通通达度: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则低。例如:市中心附近若通达度低,则往往形成住宅区
(3)社会因素:
①收入: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②社会群体: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例如:住宅区出现分化,高、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③知名度:对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影响,还影响到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发展变化。例如:高收人阶层集聚形成高级住宅区
④种族:对住宅区分异的影响很大。例如:西方城市中的种族聚居区,如唐人街等
(4)行政因素: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顶城市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通过合理引导明确划定不同功能区。例如:北京方庄住宅小区

4、城市的合理规划
(1)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以达到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
(2)合理城市规划的作用:具有超前性,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有利于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3)城市的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基本形态有集中紧凑与分散疏松两类。在我国,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大多采用集中紧凑式,有些大城市为了解决市区人口拥挤、工业集中、交通不畅、污染严重等问题,可以分散城市布局。
(4)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
工业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区位;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需劳动力多的工业区接近居民区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污染大或有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在防护带中一般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留有发展余地。
(5)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要设计多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得到最优方案。


城市交通类型:

1、概念:指城市内部以及城市与外部的各种交通活动。
2、特点:综合性、动态性、混合性
3、城市交通的理想标准:安全、高效、舒适、经济、选择性好
二、城市交通网络
1、构成:城市道路、车辆、人员、环境等构成的复合系统
2、作用:确保人流和物流的不断流动和城市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城市交通的合理组织与居民生活:

1、城市居民出行方式:
通勤铁路、公共汽车、有轨(无轨)电车、轮渡、单位通勤车、私人小汽车、出租车、摩托车、自行车和步行
2、影响因素:
经济收入、家庭状况、出行时间、个人交通工具拥有状况等
3、现代城市交通的特点:高效、动态、开放、合理组织基本要求
城市对外交通方式:公路、铁路、水运、空运
不同对外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原则:
A铁路:应选择在不易被山洪、雨雪、沙土淹没的地段;应尽量避免分割城市或穿越市中心区,以免影响城市发展;客运站要与居住区和市中心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与居民生活关系不大的铁路设施,如编组站,货场等应远离居住区。
B港口:要有足够的岸线和陆上用地;港口去其他类型用地保持一定距离,以留有发展余地;客运码头应尽可能靠近居民区,或接近车站;货运码头与城市仓储区应相聚不远。
C机场:占地面积大,应布局与远郊;地形要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以利于排水;地质条件好,地基稳定;与城市距离适当;交通联系便利;跑到延伸方向与当地盛行风向一致。
D公路:根据公路的等级、城市的性质和规模等因素来决定,同时要考虑交通流量。
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一)港口的区位
1、自然条件
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
港湾:避风浪
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抛锚空间大
2、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腹地:(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
城市依托: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
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
(二)汽车站的区位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即:
①路宽,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②地形平坦面积较大;③工程量。
(三)航空港的区位
1、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
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要稳,坚实
气候:少云雾、大风、暴雨天气日数
2、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经济: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四、城市道路网布局
A地形平坦的城市:多采用方格棋盘式
B欧洲的大城市: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巴黎、伦敦、慕尼黑
C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比较大的城市:自由式道路系统----重庆
D我国许多大中城市:混合式道路系统-----合肥

城市化的概念、含义和标志:

表现:原有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新设了一大批市镇


常见城市化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危害及整治措施:


城市化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治理对策:

1、建立新城和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控制中心城市和城市中心区规模。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加强道路建设,发展立体交通,加强交通管理,加快住宅建设,合理调控房价等。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将污染严重企业外迁或关闭,做好城市的合理规划,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等。
4、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其他常见城市化问题的表现、成因、危害及整治措施: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人民网南昌2008年11月16...”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