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某校(北回归线以北)地理课外小组,做了如下实践活动。如下图所示,在该校操场上树立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杆高为h,0P为正午旗杆的影子,OM垂直于OP,测得OP长度为一年中最长,且为h×cot30°。(9分)

    (1)  该小组晚上利用望远镜测得当地北极星的高度角为_________________。
    (2)  该小组晚上于20时35分观测到某颗恒星位于上中天,则一周后该小组在同一地点观测到该恒星上中天的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
    (3)  M处有一高度为H的楼房,若在其北面建一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不被M楼遮挡,两楼至少相距多远?_________________
    (4)  在M楼楼顶上要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热水器吸光板(真空管)合理的倾角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之间。
    (5)  当太阳能热水器的吸光板(其倾角可调)的倾角根据需要调至最小时,江苏大部分地区可能正处于_________________(天气系统)的控制之下,出现_________________天气。
    (6)  该活动小组某日参观了当地规划局,发现了规划局为某镇新街街道布局设计的4种方案的图纸(如下图①②③④),请选出可使街道建筑都有较好日照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填出相应的图纸序号)。

    本题信息: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某校(北回归线以北)地理课外小组,做了如下实践活动。如下图所示,在该校操场上树立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杆高为h,0P为正午旗杆的影子,OM垂直于OP,测得OP...” 主要考查您对

地球仪和经纬网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地球仪和经纬网

 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
(1)地轴——地球的自转的假想轴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赤道——在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经纬线:

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纬线。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纬线: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经纬网的判读和应用:

1.利用经纬网定“位置”

常见的经纬网地图有方格状经纬网图和极地经纬网图,利用经纬网图确定位置,包括确定经度和纬度。
(1)方格状经纬网


③度数的判定: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两条纬线之间的纬度间隔、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间隔一般都是相等的。图中A点为(80°N、0°);B点为(70°N、40°E);C点为(0°、180°);D点为 (20°S、160°W)。
(2)极地经纬网

①南北纬的判定:在极地经纬网图上,各点所属的南、北纬度应由图中极点来确定。若极点为北极点,则以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范围内,各点纬度均为北纬度;相反,则为南纬度。如图丙中E点为30°N,图丁中F点为30°S。

图丙中E点的地理坐标为(30°N,45°E),图丁中F点的地理坐标为(30°S,45°W)。

2.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1)定南北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
(3)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劣弧范围内,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

3.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弧AB)。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起(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4.利用经纬网定“距离”

(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cosθ (θ为该纬线的纬度数)。
(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算出两点间的距离。

5.利用经纬网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发现相似题
与“某校(北回归线以北)地理课外小组,做了如下实践活动。如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