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楹联

    材料二:“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获得成功。”
    ——《北师大版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中所描述的人物分别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修建的水利工程对当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家乡宁夏迄今仍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古代水利工程有哪些?(说出两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代我国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在哪些方面发挥效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宁夏自治区期末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田立中(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楹联材料...” 主要考查您对

华夏之祖(炎帝战蚩尤,黄帝——人文初祖,尧舜禹的“禅让”、大禹治水

都江堰

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灵渠

女皇武则天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华夏之祖(炎帝战蚩尤,黄帝——人文初祖,尧舜禹的“禅让”、大禹治水
  • 都江堰
  • 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灵渠
  • 女皇武则天

黄帝:
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华夏上古传说时代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生于有熊(今河南郑州市)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阪泉之战是黄帝与炎帝之间为争夺大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而进行的战争,后炎帝族战败,和黄帝族融合,成为了后来的华夏族的祖先。

禅让制:

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这里特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


氏族公社的特点:
1、氏族内部实行禁婚,因此族外婚是氏族公社形成的条件和基本标志。
2、氏族全体成员必须属于同一祖先、同一血缘集团,相互间存在血亲关系。
3、每一氏族均有特定的名称,有共同的信仰,内部实行原始共产制和民主制,生产资料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抚育后代。
4、每一个氏族既是一个生产单位,也是一个消费单位。


远古传说和史实的联系与区别:
远古传说不等于史实。远古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是经过人们整理、加工而成的,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史实是真实可靠的,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两者之间存在着联系,远古传说中在某些方面蕴含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氏族公社晚期社会状况:
氏族社会晚期时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再是以氏族为单位,而是以一夫一妻的家庭为单位,氏族的作用日益削弱。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劳动产品除用于消费之外有了部分剩余,氏族内部产生了贫富分化,私有制开始产生。由于人们占有的私有财产的多寡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原始平等性逐渐消失,不平等的关系也就是阶级对立关系逐渐形成。 几个氏族公社组成一个部落,以后又发展成部落联盟。父系家族有族长,氏族有氏族酋长,部落有部落首领,部落联盟也有共同的首领,传说中的尧、舜、禹就是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一般采用民主的方法推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选举贤能有德者担任。这种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到阶级社会产生前夕,这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首领的继位方法实际上是在激烈的争夺中进行的。

原始社会瓦解的步骤:

都江堰: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代表我国当时先进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示意图:


知识拓展: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区以西的岷江上游。
是在战国末年,由时任秦国蜀郡郡守的李冰及其子主持建造的。它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唯一以无坝引水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具有引水灌溉、防洪排沙以及水运、城市供水的多重效用。
整个工程可分为渠首和灌溉水网两大系统,渠首又由鱼嘴(分水堤坝)、飞沙堰(泄洪排沙道)和宝瓶口(引水口)等三项主体工程以及金刚堤、人字堤等附属建筑组成。
两千多年来,由于都江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秦长城:
公元214年,秦始皇遣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打败匈奴后,为防止其再次南下,派人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我国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灵渠:
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地区,下令开凿灵渠,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结起来,对中原地区通南方、西南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对匈奴和南越的战争的的意义:
对匈奴和越族的战争后,秦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海南,北到辽东”,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在这个广大的地区内住着各族人民,由于统一在一个国家的政权下,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并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

秦长城:


 



武周革命:
指武则天代唐自立为皇帝,建立武周政权一事。唐高宗去世后,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次年,武则天废中宗,另立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但是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690年,武则天再废睿宗,宣布改唐为周,自称皇帝,以洛阳为神都,改元天授。武则天是历史上仅有的一名女皇帝。

武则天的政策:
1.武则天通过高宗下诏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修改原则为“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从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上打击士族势力。
2.继续推行均田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规定以农业的业绩的好坏作为地方州县官吏的升降标准。
3.进一步发展科举制,首创由皇帝亲自策问举人的殿试。
4.创立了“自荐”和“试官”的制度,鼓励官吏和百姓自荐,以求进用。许多有才能的人被破格录用,例如名相狄仁杰和姚崇等。


武则天:
 



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做了15年皇帝,劝课农桑,社会生产得到很大提高,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他破格提拔的人才如姚崇宋璟等,也成为了唐玄宗的时期的名臣,但是她滥用酷吏,错杀了很多好人;她放手招官,使官僚集团膨胀,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并且大肆修建佛像,进一步加深了社会矛盾。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