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读图题
    大胆地批判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是明未清初的学者(   )
    A.顾炎武B.王夫之C.黄宗羲D.林则徐

    本题信息:历史读图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大胆地批判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是明未清初的学者( )A.顾炎武B.王夫之C.黄宗羲D.林则徐” 主要考查您对

故宫

明长城

永乐大典

《大清时宪历》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故宫
  • 明长城
  • 永乐大典
  • 《大清时宪历》
故宫:
中国故宫别称是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有楼宇80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都是砖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绘,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高级建筑群。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永乐4年(1406年)始建,永乐18年基本建成,在500年历史中有24位皇帝曾居住于此。其中,明朝有14位皇帝,而清朝有10位皇帝。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故宫仍然保持了原来的布局。

北京故宫的概况:
1.北京故宫:
北京城是明清两朝的都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
2.布局特点:
紫禁城的整个布局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城内按“前朝后寝”的古制布局,前面是象征政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面是帝后居住地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故宫的建筑形式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气魄宏伟,规划严整,处处体现着大一统国家的宏伟气派和博大精深。
3.地位:
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太和殿:


明长城: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8851.8公里。修筑明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统治者的骚扰。明朝自始至终对北方防务的建设非常重视。长城、关隘、墩堡的修筑工程,在明朝的270多年中几乎没有中断过,逐步形成了“九边”分区防守,分段管理和修筑长城的制度。
简述明长城修筑的目的概况及意义
1.目的:
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扰。
2.概况:
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历时近二百年修筑而成。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米,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重点设防地段多用砖石砌筑,内填泥土石块,工程坚固,形制结构更趋合理。不但在战略要地甲袖双城乃至多道城墙,还在长城沿线险要处构筑空心敌台,既能“内卫战卒”,又可发炮射箭,大大提高了长城体系的整体防御功能。
3.意义:
长城除了它的防御功能外,又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由于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作用,它已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明长城示意图:

《永乐大典》:
永乐年间,明成祖敕令大臣解缙,组织3000文士,历时5年,编纂成了《永乐大典》。它辑入了明以前的图书七八千种,22937卷,约3.7亿字,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保留了古书原来的面目,使宋元以前许多佚文密典,得以保存流传。《永乐大典》大部分都已经散失,至今在国内外仅存300余册,在在国内的约有200余册。

《永乐大典》:


《大清时宪历》:
是由明清时期著名的的西方传教士汤若望所制定的历法,崇祯帝时,在徐光启的主持下,聘请汤若望重新制定历法。清初,他负责管理钦天监,制定了《大清时宪历》。行之不久被废止,康熙时期又重新启用。
发现相似题
与“大胆地批判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