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世博会的举办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参与世博会的过程同样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 为炫耀其强大国力,英国决定在1851 年举办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展示了英国以及其它各国先进的工业展品,例如630 吨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高速汽轮船、汽压机、起重机,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桥梁等大型模型。伦敦世博会意味着从简单的商品交换到新生产技术、新生活理念的交流的重大转变。因此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
    材料二 中国广东商人徐荣村得知英国伦敦要举办世博会的消息,快速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潮丝”装成12 捆,紧急托运往英国。“荣记湖丝”历经时间的考验,终于质压群芳,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徐荣村成为参加世博中国第一人。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 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注:1873 年维也纳博览会上,有记载当时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曾派了名叫包腊的英国人代表中国参会)。据《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记裁:这届世博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 “以丝、茶、瓷器、绸货、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在世博会走过半个多世纪后,1905 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出洋赛会通行章程》二十条,把参加世博会的“主权”从海关手中收了回来。    
    材料三 张之洞说:“照得各国都会地方。多设有劝工场及商品陈列所,聚百货于其中,分行罗列,以类相从,物标定价,听人观览购取。工者价昂而售速,劣者价贬而滞销。彼此相形,自生激励。……”。1909 年,张之洞和湖广总督陈夔龙在武昌发起了武汉劝业奖进会.前后45 天,开设有天产部、工艺部、美术部、教育部和古物参考部。同时分设直隶、湖南、上海、宁波四馆及汉阳钢铁厂、枪炮厂、实习工厂等七个特别展览室。武汉劝业奖进会合计物品八千多种,与会人员20 多万……武汉劝业会中,人们“专以繁华娱目,罕有考究实业者”,“逐日观览者,多趋彩色斑斓之处,而罕留心工艺良窳(yu ,恶劣,坏)”。
    ——《论晚清商品博览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材料四1915 年,巴拿马世博会上,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可雅白兰地”由此更名为“金奖白兰地”。中国的获奖产品仍然集中于茶酒等传统产品上,在现代工业产品方面并未有突破。这一情况到1926 年的美国费城世博全上有了改观,这次世博会上,除了传统的丝茶绣等产品外,在现代工商业方面,中国也有印刷工艺、化妆品、革制品、电器、铜钢制品等展品的参与。
    材料五:新中国成立后到1982 年以前,西方国家举办世界博览会来邀请我国参加。1982 年5 月1 日至10 月31 日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市举行的“能源”专业世博会上,美国邀请我国组团参加,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贸促会首次代表国家组织中国馆参加。此后,历届世博会的组织者都邀请我国参加。2002 年12 月3 日,国际展览局第132 次代表大会作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中国上海成为2010 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以上材料均根据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有关知识整理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第一届世博会为什么是在英国主办? 近代早期中国参加世博会反映出当时中国经济哪些重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提炼材料三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第一次参加世博会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回答,上海为什么能获得2010 年世博会的举办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中国参与世博会近160 年的历史形象记载了近、现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中国参加世博会历程的特点。通过这一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河北省月考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孙洁红(高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世博会的举办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参与世博会的过程同样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材料一为炫耀其强大国力,英国决定在1851 年举办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 主要考查您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洋务派

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 洋务派
  • 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

君主立宪制含义:

君主立宪初是资本上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分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第二帝国)。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守法律。


实行原因:

根本原因:17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英冈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新贵族形成并壮大
直接原因:斯图亚特工朝国王詹姆上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厉行专制,阻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他们要求限制王权

君主立宪制特点:

君主权力受到法律限制,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议会是权力中心);
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
内阁对议会负责;
随着议会改革的推进,选举权不断扩大。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背景: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前提: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传统:议会、自由大宪章和宗教改革;
理论依据: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的影响;
正式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
发展完善: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
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和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力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作用:

①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②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避免了专制独裁统治
③不同利益集团通过议会和平斗争,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保障了政治稳定
④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模式(对欧美有深远影响)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组成:



城镇化进程:

1、含义: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
2、进程:改革开放前:十分缓慢;改革开放后:大大加快;21世纪以来:高速发展
3、动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乡镇企业的突起;进城务工经商人数的增加
4、模式:发展小城镇
5、类型:出现城市区域化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
6、三大城市群:
(1)长三角城市群:以沪(上海)宁(南京)杭(杭州)为中心
(2)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
(3)大北京城市群:以京(北京)津(天津)为中心
7、目标:2002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
8、发展迅速的原因:政府大力支持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


洋务派:

“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派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壮大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

洋务运动:

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洋务派和顽固派:

两派的分歧:洋务派认为应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方面的“长技”来“自强”;顽固派则坚持认为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违背了“祖宗成法”和“立国之道”。
两派的共同点:由于他们都属于封建统治集团,所以都主张维护封建统治制度和“纲常名教”,都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维新派与洋务派: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两派主张不同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洋务派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目的不同,洋务派是巩固清朝的腐朽统治,维新派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性质不同,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内在联系:都是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产物;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一部分人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形成早期维新派。


洋务派与顽固派:

1、清朝统治集团分裂为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太平天国运动和西方列强侵略的内忧外患,清朝统治集团不能不调整统治政策。但在对待“外国事务”态度上,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2、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主张的相同点。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握有实权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为代表。在这些人中间,李鸿章办洋务最多、时间最长,是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两派都主张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3、洋务派与顽固派在对待“外国事务”态度上的不同。
洋务派主张面对现实,委曲求全,师夷长技徐图自强。
顽固派因循守旧,坚持祖宗成法,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仇视一切改革。   
4、慈禧太后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维护清朝的统治,必须依靠洋务派,所以,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地主阶级洋务派:

晚清统治集团原本都是顽固派,洋务派是从顽固派阵营中分化出来的,两派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是基本一致的,但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则迥然不同。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顽固派则坚持中国的封建传统,反对西学。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攻击,显然是站在封建自然经济的顽固保守立场上,无疑是错误的和违反时代进步潮流的。而洋务派则满足于农民革命已被镇压下去和对外维持和局的现状,自诩为“同光中兴”的功臣,确信所从事的“求强”“求富”活动获得了成功。他们囿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框架,不愿也不敢全面学习西方。


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

历史学是认识历史的最重要途径。认识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现实,进而有助于观察未来,看清历史前途。文物、史书、口述资料、图片都是人们了解历史的途径。
1、史书:了解历史的最系统、最全面的资料。
2、文物:了解历史的最真实、最直观的材料。
3、口述资料:
a、对史书中没有记载、漏记的有良好的补充作用;
b、由于某种原因,有的历史事件,在当时不敢真实记录。
通过了解情况的人的“口述资料”,才能了解历史的真实。而且,人们都会说话,交谈也是最方便的。
3、图片:今天的事件,图片相当直观。但是,远古历史的图片,不是一般人能够见到的;而且,远古时候没有摄像机,有的图片不一定准确。
发现相似题
与“世博会的举办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参与世博会的过程同...”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