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德国和日本都曾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今天两国对这段历史的反思态度却不同。
    据此回答:
    (1)比较二战后初期,盟国对德国和日本处置的相同点,分析造成这些相同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后50—70年代初,德日两国都经历了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比较两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不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德、日两国经济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08年0117期中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魏铭洁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德国和日本都曾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今天两国对这段历史的反思态度却不同。据此回答:(1)比较二战后初期,盟国对德国和日本处置的相同点,分析造成这...” 主要考查您对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欧洲联盟

雅尔塔体系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欧洲联盟
  • 雅尔塔体系
  • 朝鲜战争
  • 越南战争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

早在60年代,日本政府就提出了“过渡到政治大国”的口号。进入80年代后,日本便着手为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创造条件。在经济上,日本已成为举世公认的经济大国、贸易大国、金融大国,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提出进行“第三次远航”,要成为政治大国。1982年日本首相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提高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是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这是日本政府首次明确提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1987年日本政府又宣称“我们必须发挥与其国际地位相称的作用,日本不要辜负世界的期望”。
日本政府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政治大国以保护和巩固经济大国的地位。在80年代出现的多元化世界格局中,不失时机地跻身于几个政治大国之列,以提高其自身的国际地位,使之从经济大国发展为“得到国际公认的能起领导作用的国家”,开创“以日本为中心的太平洋时代”,使日本成为支配世界的强者之一。为此,日本政府积极调整内政外交,主动参与国际事务,从各个方面不断努力:
1、积极开展“经济外交”,推行全方位的国际化。
日本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提出了“东亚经济圈”的构想,改变过去只与美国发展经济贸易伙伴关系的做法,转而立足亚太,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经济圈。它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和10个东盟国家和地区。日本首先把升级换代下来的产品大量地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又向东盟地区输出资本,促使东亚地区经济圈内产业结构实现连锁调整,形成了日本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四小龙”生产一般技术产品和耐用品,东盟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分工格局,加强了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对日本的依赖关系,使日本与亚洲地区的经济合作迅速发展,成为它对外经济合作的主要部分。1991年,日本开发援助总额达110亿美元,超过美国(94亿美元),跃居世界首位。其中60%用于亚洲。
2、转变防务思想,增强军事力量。
从7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就积极扩充军事力量。1987年1月24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废除1976年三木内阁制定的军费开支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的限额,使日本军费开支急剧上升,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苏联。日本遵循“质量建军”的原则,发展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海陆空威慑性的防卫力量,成为世界性的军事强国。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突破宪法规定不能向国外派兵的限制,向波斯湾派出3艘扫雷艇,后来又派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在防务上,日本正由“专守防卫”向“海外防卫”转变,武器装备质量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日本的常规军事实力有可能超过英国和法国。日本已成功发射多种火箭,拥有制造核武器的钚和技术,这些都是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实力基础。
3、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与联系。
首先,日本十分重视加强美日欧三边关系。日本领导层认为,美日欧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2/3,建立以美日欧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就能保障世界未来的和平和繁荣。
其次,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与东亚和中东的关系。同时,日本以金钱为外交手段,以取得政治效应。
①1985年,日本政府表示要以联合国为中心,维护世界和平。日本一直为联合国维和部队负担10%的费用,支付联合国会费在全部成员国中居第2位。
②为解决第三世界债务危机,日本制定了300亿美元“黑字还流计划”,并为解决中东、朝鲜、柬埔寨、波黑等问题提供资助,从1994年起,日本就公开表示,争取使自己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③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实质,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权益的重新划分,这必然会触动有关方面的既得利益,进而导致严重的斗争。如何正视过去的历史,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如何使美国和亚洲国家相信日本壮大不是养虎遗患。这些比较敏感的重大问题,其中任何一个得不到恰当处理,就会使日本丧失谋求“政治大国”的基本条件。因此,日本要成为真正的“政治大国”,还要走较长的路。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原因:

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1、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①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首先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井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
④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⑤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⑥日奉还提出“贸易立国一出口第一”的口号
2、结果: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史实:

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对国际局势影响:

1、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发展;
2、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再次泛起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  

日本经济崛起的启示:

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欧洲联盟的建立:

1、原因:
(1)受苏联威胁,所以要联合御强 
(2)受美国控制,想要联合自强 
(3)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联系日益紧密,所以要联合起来,重振雄风。 
2、过程: 
(1)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签订(即《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5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4)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又称《欧洲联盟条约》); 
(5)1993年生效,欧盟正式建立。 
(6)欧盟扩大:1995年曾至15个成员国;2004年25个。 
3、意义:
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欧元的启动:

(1)1969年,欧共体正式决定把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作为共同体的奋斗目标。 
(2)1999年1月1日,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3)2000年批准希腊进入欧元区。 
(4)2002年1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


雅尔塔体系:

因美苏双方联盟基础消失,两者成为战后实力彼此能够抗衡的强国,从而在战后初期逐渐形成以美苏为主导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



对比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各自的特点。

1、相同点: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2、各自的特点是: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
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
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
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德国的崛起而破产;
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对侵略战争的制裁无具体措施,故不能制止战争。
(2)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专门建立了旨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且对制止战争有非常具体有效的措施,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再度发生。


雅尔塔体系:

1、含义: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进行划分而建立的以美苏两强为首的新国际关系体系的习惯性称谓。 
2、形成历史背景:
这个新的国际关系体系是在二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召开的雅尔塔等多个会议上通过的一系列协议逐步形成的。
3、形成过程:
从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及德黑兰会议到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和7月的波茨坦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关于战后惩办法西斯、重划欧洲边界、对战败国实行分区占领、建立国际性组织等内容的协议。这些协议突出反映了美苏为首的两大国在未来世界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雅尔塔会议上还通过秘密协定等方式划分了美苏控制下的势力范围,为战后形成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
4、内容: 
①惩治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②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 
③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所占领地区的疆界。 
④建立联合国。
5、评价:
积极:雅尔塔体系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对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消极:但是,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因此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改变了传统国际关系格局。


关于雅尔塔体系:

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议,重新划分边界和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如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盟国在胜利在望时即意大利投降后就把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举行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许多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尔塔会议及在这次会议上通过的公报、协定和密约。雅尔塔体系的具体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
(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
(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4)对德、日的殖民地以及国际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和维持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主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现代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雅尔塔体系倡导和平民主的原则,把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这是一个进步。但是,它也有局限性。因为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实力均势基础上的,是苏联与美英相互妥协的结果,打上强权政治的烙印,如对蒙古独立和中国东北问题的处理都是背着中国政府进行的。雅尔塔体系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由于美苏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方针都有很大差异,双方的国家利益又有矛盾冲突,最终促使世界分裂,导致两大阵营的形成。


朝鲜战争含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军队进入朝鲜,双方以北纬38度线作为受降分界线,形成了南北两个占领区。在美国、苏联的分别支持下,朝鲜半岛南、北部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政权。美国为了巩固和扩大在东亚的利益,进一步推行霸权政策,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使朝鲜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战争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同朝鲜人民军一起抵抗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侵略,取得了一定战果。


朝鲜战争概述:

1、背景:
⑴二战的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
⑵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分别扶植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大对立政权。此后,为朝鲜的统一问题,南北朝鲜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斗争。
⑶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视社会主义阵营为最大的障碍,决不容许对方势力扩张:
2、经过:
⑴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6月25日拂晓
⑵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然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妄图阻止中国解放台湾省。
⑶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决定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扩大为一场局部战争。
⑶美军9月15日在仁川登陆,10月初越过三八线,中旬侵占平壤。
⑷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朝中军队连续进行了五次重大战役,把战线稳定到三八线附近。
⑸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战略相持与和平谈判阶段。
3、结果:
1953年7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4、性质:
中朝: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美国: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半岛:内战。
5、影响:
⑴对中国:保障了我国的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激情和国际主义精神;使我国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国防军;但人员,经济损失惨重。
⑵对朝鲜: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⑶对美国:人员,经济损失惨重;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致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赢得西方盟友的信任;打击了美国的扩张势力。
⑷对日本:有利于经济的恢复;美国开始对日采取扶植政策;有利于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⑸对苏联: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⑹对台湾:有利于维持其分裂状态。


越南战争含义: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南共产党称抗美救国战争,为越南共和国(南越)及美国对抗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的一场战争。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也是该国至今唯一战败的战争。北越政府军和南越解放军最终打败了南越政府军队,统一越南。


比较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1、相同:
(1)背景:都以美、苏冷战为背景,朝鲜、越南都形成分裂局面; 
(2)根本原因和性质:都是美国为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干涉亚太地区热点事务所致。美国发动的都是非正义性的侵略战争; 
(3)过程:苏联、中国都给被侵略国家有力的支援; 
(4)结果:都以美国失败而告终; 
(5)影响: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力量,影响了冷战双方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造成深远影响,也给被侵略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2、不同:
(1)过程:朝鲜战争持续3年,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进行侵略,使从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越南战争持续10多年,是美国在南越进行的特种战争扩大为侵略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 
(2)对中美关系影响:朝鲜战争后,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致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越南战争后期,美国内外交困,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3)结果:朝鲜战争后,朝鲜半岛南北仍处于分裂状态;越南战争后,越南实现了统一。


越南战争:

1、爆发背景:
越南战争是二战后美国为了争霸,积极推行冷战,在全球实行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的重要步骤。
2、影响:
对越南的侵略,结果遭到失败,使美国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迫使其不得不调整政策,实行战略收缩,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尽快从越南“脱身”。在同苏联进行争夺的同时,美国开始更多地谋求“缓和”与“对话”。20世纪70年代起,在美苏两国之间的争夺中,苏联更多地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战略,利用美国的战略收缩加紧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美苏争霸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态势。


发现相似题
与“德国和日本都曾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今天两国对这段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