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表1为某地各要素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规模,据表完成1-2题


    1.该地的人口容量及合理容量分别为:

    [     ]


    A.11万人、9万人
    B.5万人、3万人
    C.5万人、6万人
    D.6万人、6.5万人
    2.关于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合理容量具有警戒性
    B.某地的人口容量应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C.某地环境承载力的大小要根据人口容量来确定
    D.某地应根据环境承载力来确定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本题信息:2011年河北省期末题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胡丽平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表1为某地各要素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规模,据表完成1-2题1.该地的人口容量及合理容量分别为:[ ]A.11万人、9万人B.5万人、3万人C.5万人、6万人D.6万人、6...” 主要考查您对

环境承载力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环境承载力
  •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

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所指的人口规模应该是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为维持人类生存必需的最低生活标准所能承受的最大的人口数量,即人口数量的极限。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自然环境要素: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其中淡水是影响越来越多的因素

区分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估算依据:一般根据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或某种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进行,尤以依据粮食产量进行估算的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
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资源和知识、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因素 相关性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盈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图示如下:


2、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1)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2)对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愈义。
就整个世界来说,一方面国际杜会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能保持好生态平衡,又能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中国政府落实的科学发展观。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表解如下:


估计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1、不确定性:
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

2、相对确定性:
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值16亿左右。
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7亿~10亿。

中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的1/3
中国人均森林是世界人均的13%
中国人均草原是世界人均的32.3%
中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人均的1/4
缓解人口与环境矛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环境保护


发现相似题
与“表1为某地各要素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规模,据表完成1-2题1.该...”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