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物理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电荷电场中,在以点电荷为球心、r为半径的球面上,各处的场强均相同
    B.电源电动势总等于内、外电路上的电压之和,所以它的数值与外电路的组成有关
    C.当穿过某个面的磁通量等于零时,该区域的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
    D.随着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将变大

    本题信息:2010年南京模拟物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电荷电场中,在以点电荷为球心、r为半径的球面上,各处的场强均相同 B.电源电动势总等于内、外电路上的电压之和,所以它的数...” 主要考查您对

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电阻定律、电阻率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磁通量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 电阻定律、电阻率
  •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 磁通量

点电荷的场强:

1、大小:点电荷产生的电场,某点场强大小与场源电荷的电荷量成正比,与该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方向:场源电荷是正电荷时,某点场强方向沿该点与场源电荷的连线背离场源电荷,场源电荷是负电荷时则相反,如图

3、表达式:其中Q是场源电荷的电荷量,r是该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
4、适用条件:①真空中②点电荷


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叫做电阻,符号为R
2、定义式:
3、单位:简称欧,符号Ω。1Ω=1V/A
4、意义:描述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电阻越大,同样电压下形成的电流越小

电阻定律:

1、电阻的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的比值叫导体的电阻。
①定义式:R=U/I,单位:Ω。
②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电流无关。
2、电阻定律的内容: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即R=ρL/S。

电阻率:

1、定义:ρ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称为电阻率,和物体的材料、温度有关。
2、计算公式:
3、决定因素:
4、与温度的关系:由材料的种类和温度决定,与材料的长短、粗细无关。一般常用合金的电阻率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电阻率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①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用于制造电阻温度计);
②半导体和电介质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可用于制造热敏电阻);
③有些合金如锰铜、镍铜的电阻率几乎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可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④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为零,成为超导体
5、单位:欧·米,符号Ω·m


的比较:



导体折叠、截取或拉伸后电阻的计算方法:

某导体形状改变后,因总体积不变,电阻率不变,当长度和面积变化时,应用来确定S和l在形变前后的关系,分别应用电阻定律即可求出l和S变化前后的电阻关系。在导体被折叠成n段时,导体的长度变成原来的,横截面积变成原来的n倍。截取时横截面积不变。几拉伸时若长度变为原来的n倍,则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若横截面半径变为原来的时,截面面积变为原来的,长度是原来的n2倍:



实验目的: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实验原理:
    如图1所示,改变R的阻值,从电压表和电流表中读出几组I、U值,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出几组ε、r值,最后分别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此外,还可以用作图法来处理数据。即在坐标纸上以I为横坐标,U为纵坐标,用测出的几组I、U值画出U-I图象(如图2)所得直线跟纵轴的交点即为电动势值,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内电阻r的值。

实验器材:
待测电池,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滑动变阻器(10Ω),电键,导线。
实验步骤:
1.电流表用0.6A量程,电压表用3V量程,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2.把变阻器的滑动片移到一端使阻值最大。
3.闭合电键,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记录一组数据(I1、U1),用同样方法测量几组I、U的值。
4.打开电键,整理好器材。
5.处理数据,用公式法和作图法两种方法求出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值。
注意事项:
1、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的内阻宜大些,可选用已使用过一段时间的1号干电池。
2、干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电动势ε会明显下降,内阻r会明显增大,故长时间放电不宜超过0.3A,短时间放电不宜超过0.5A。因此,实验中不要将I调得过大,读电表要快,每次读完立即断电。
3、要测出不少于6组I、U数据,且变化范围要大些,用方程组求解时,要将测出的I、U数据中,第1和第4为一组,第2和第5为一组,第3和第6为一组,分别解出ε、r值再平均。
4、在画U-I图线时,要使较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或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离直线太远的点可舍去不予考虑。这样,就可使偶然误差得到部分的抵消,从而提高精确度。
5、干电池内阻较小时路端电压U的变化也较小,即不会比电动势小很多,这时,在画U-I图线时,纵轴的刻度可以不从零开始,而是根据测得的数据从某一恰当值开始(横坐标I必须从零开始)。但这时图线和横轴的交点不再是短路电流。不过直线斜率的绝对值照样还是电源的内阻。

磁通量:

1、定义:磁感应强度B与垂直磁场方向的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2、定义式:Φ=BS。如果面积S与B不垂直,应以B乘以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S',即Φ=BS',国际单位Wb。
3、求磁通量时应该是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的净条数。任何一个面都有正、反两个面;磁感线从面的正方向穿入时,穿过该面的磁通量为正,反之,磁通量为负。所求磁通量为正、反两面穿入的磁感线的代数和。
4、磁通量的变化量的计算
①ΔΦ=Φ21;ΔΦ=BΔS;ΔΦ=SΔB。
②开始和转过180°时平面都与磁场垂直,则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2BS(磁感应强度为B,平面的面积为S)。
5、磁通量的变化率
①磁通量的变化率:描述磁场中穿过某个面磁通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②大小计算:
③在数值上等于单匝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④在Φ-t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


磁通量、磁通量变化量、磁通量变化率:



闭合线圈在条形磁铁附近移动时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磁通量变化量的求法: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电荷电场中,在以点电荷为球心...”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