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鸿生生平简介(据傅国涌《刘鸿生:中国人的“托拉斯”之梦》)
    1888年出生于上海。
    1905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
    1909年任开平矿务局上海地区推销员。
    1919年成为上海滩的“煤炭大王”,
    1920年创办苏州鸿生火柴公司,先后注册“定军山”、“宝塔”的商标,供应国内外市场,人称“火柴大王”。
    一战后,瑞典火柴商柯洛克在华低价销售,试图收购鸿生火柴。
    1929年,为了减少内部竞争,一致对外,全国52家火柴企业成立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刘鸿生任主席。在此前后,他又广泛投资于煤炭、水泥、运输、银行等多种领域。
    1932年,他的企业被迫停产。
    1940年底应蒋介石之邀由香港赴重庆办厂,无功而返。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从香港回到上海。
    1956年初刘氏企业全部完成公私合营,同年病逝。
    材料二 关于鸿生火柴盒的一组老照片

    材料三  I931年12月17日,刘鸿生在写给留美长子刘念仁的信中说:“我们的青年学生发扬他们的卓越爱国精神,进行罢课,游行和各种救国运动。所有这些行动都是伟大的。他们至少表现出我们的人民和整个国窄富有血性和生命力。但是,我可以说,正如现在每个青年学生都了解的,仅靠这些表现,并不能充分而有效地挽救国家。……埋头苦干,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各人的才能,这才是我们每个人救国的正确道路。”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到1956年,刘氏企业的发展轨迹。
    (2)分析“l919年成为煤炭人王”、“l932年企业被迫停产”的社会因素。
    (3)观察材料二图片,判断刘氏企业的营销策略。
    (4)材料三体现了实业家刘鸿生怎样的爱国思想。他侣导的救国道路能否行的通?为什么?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鸿生生平简介(据傅国涌《刘鸿生:中国人的“托拉斯”之梦》)1888年出生于上海。1905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09年任开平矿务局上海...” 主要考查您对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盟的成立:

1、背景: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性;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影响。
2、形成:
(1)成立标志:1967年,曼谷五国外长会议签署《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
(2)新阶段:1976年,印尼巴厘岛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两个文件)。
(3)进程: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
3、性质: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4、作用: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趋势: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规模不断扩大; 
(2)、形式多样、模式各异的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2、认识(影响): 
(1)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联合的积极作用。 
(2)对前者要谨防其破坏性,即防止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保护主义兴起,从而使经济纠纷、摩擦和竞争演变为政治性,甚至是军事性的对抗。 
(3)对后者要积极加以促进,以求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造福于全人类。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主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在这一阶段里,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 
3、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即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发现相似题
与“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鸿生生平简介(据傅国涌《刘鸿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