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得到大规模地运用,但其调节作用也是有限的。表明凯恩斯主义失灵的事件是
    [     ]

    A.约翰逊总统实施“伟大社会”纲领
    B.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的“滞胀”
    C.里根政府削减政府开支并紧缩货币
    D.克林顿倡导“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李建华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得到大规模地运用,但其调节作用也是有限的。表明凯恩斯主义失灵的事件是[ ]A.约翰逊总统实施“伟大社会”纲领B.20世纪70年代美...” 主要考查您对

凯恩斯主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

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不同:

经济思想  货币投放量与社会消费需求   政府开支  税收  国家干预力度
凯恩斯主义  通货膨胀  赤字财政  高税收  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
货币学派  控制货币发行  反对扩大政府开支、预算赤字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供给学派  求  扩大供应而不是消费需求 减税

凯恩斯主义:

1、主要内容:
这一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2、评价:
(1)积极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局限性:
但是这一经济理论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逐渐陷入“滞胀”状态:失业率与物价同时上涨,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被其他学派所取代。


发现相似题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得到大规模地运用,但其调节作...”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