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生物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双受精现象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
    B.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C.家蚕的一生要经过三个时期,属变态发育
    D.植物种子中的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成

    本题信息:2012年无锡生物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有关生物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双受精现象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B.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C.家蚕的一生要经过三个时期,属变...” 主要考查您对

传粉和受精

植物的有性生殖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传粉和受精
  • 植物的有性生殖
  •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传粉:
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一个和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和两个极核细胞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卵细胞和极核细胞同时和两个精子分别融合的过程,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特有的现象,称为双受精。


双子叶植物的受精:
    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物胚乳,但并不是无受精的极核,而是在种子的发育过程中,胚乳中的养料逐渐转移到子叶中。传粉和受精是两个连续的过程,是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必不可缺的过程。
传粉的方式:
自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三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现象,叫自花传粉。栽培植物中的小麦、水稻、豌豆都是这种传粉方式;
异花传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叫异花传粉。异花传粉需要有一定的媒介,这种媒介主要是风和昆虫。
人工辅助授粉:为了弥补自然状况下传粉的不足可给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是指成熟的花粉由人工收集并涂撒在植物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花受精后各部分的发育趋势,胚珠与种子、花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辨析:
    传粉和受精是所有被子植物繁殖不可缺少的环节,花受精后,许多部分逐渐凋落,而子房及它内部的各部分逐渐发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果实。一粒花粉只形成一条花粉管,只产生两个精产,只与一个胚珠内的卵细胞、极核融合,只形成一粒种子。

风媒花和虫媒花:
     依靠昆虫传粉的花称为虫媒花。虫媒花一般其有鲜艳的花冠、芳香的气味、甜美的花蜜,吸引昆虫采食花蜜时帮助传粉。依靠风力传粉的花称为风媒花。风媒花一般没有鲜艳的花冠和香味,但是花粉多而轻,容易被风吹散,柱头常分又或有黏液,容易接受花粉。

无花果树开花吗?
    无花果是桑科无花果属的落叶果树,在我国的新疆南部、山东、河北、北京各地都有栽培。它原产于西南亚的沙特阿拉伯、也门等地,全世界栽培的无花果品种有一千多个。
    无花果实际上是有花的,只是花朵没有桃花、杏花那样漂亮,它的花朵隐藏在肥大的囊状花托里,果实实际上是个花序,花托肉质肥大,中间强烈凹陷,仅在上部开一小口,在凹陷的周围生有许多小花,植物学上把这种花序称为隐头花序。
    无花果的小花淡红色,没有花瓣,上部为雄花,下部为雌花,雄花产生花粉,给雌花传粉,雌花受粉后就结出细小的种子。无花果的花还有一种叫虫瘿花,里面有寄生蜂产的卵,随着幼果的花序长去,卵也羽化成小寄生蜂爬了出来,它在花里绕来绕去,身上黏着花粉粒,从无花果顶部小孔飞出来又飞到另一个无花果中去。这样,就帮助无花果授了粉,雌花受粉后。自身结出种子。
     我们平常吃的无花果并不是果实,而是膨大为肉球的花托。由于种子小而软,生食时常感觉不出来。无芘果味道鲜美,酷似香蕉。鲜果中果糖和葡萄糖的舍量高达15%~28%。无花果香甜如酥、可加工成蜜饯、果干、果酱和罐头食品。果干入药,能开胃止泄,治疗咽喉痛,是治疗咳喘,吐血和痔疮的良药。
     植物王国中像无花果这样未见开花就结了果实的还有橡皮树、椿树、菩提树等.它们都是非常有用的植物。


概念:
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并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梳理:



有性生殖的意义:
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备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因此对于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昆虫的生殖:
   绝大多数昆虫进行有性生殖、发育成熟后,经过交配产生受精卵,受精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幼虫和成虫。

昆虫的发育:
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1)完全变态
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下图为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

(2)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是指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幼虫又称为若虫。图123—6为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

特别提醒: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有效防止体内水分散失,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但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昆虫发育过程中要出现蜕皮现象。蝗虫的一生要经过5次蜕皮,每蜕皮一次增加一龄,幼虫经过5次蜕皮,逐渐长大。最后变成成虫。


昆虫两种发育方式的比较:

发育方式 不同点 相同点 举例
发育过程 发育特点
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幼虫和成虫有明显的差异,有羽化现象 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都是有性生殖;都属于变态发育 家蚕、蚊、蝇、蜜蜂
不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成虫 幼虫和成虫相似,无羽化现象 蝗虫、蝼蛄、蟋蟀、螳螂

两栖动物的生殖:
现存的两栖动物约有2500种,它们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最常见的是蛙类,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春末夏初,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雌蛙排卵、雄蛙排精→体外受精。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

两栖动物的发育(变态发育):
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蝌蚪。蝌蚪用鳃呼吸。蝌蚪的发育过程中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鳃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幼蛙。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必须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在陆地上生活。两栖动物除青蛙外,常见的还有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1)两栖动物在生殖和发育上的特点,限制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这是其种类较少的主要原因。
(2)青蛙的皮肤要经常保持湿润以利于呼吸,如果将青蛙的皮肤擦干,则很快死亡。
(3)两栖动物的幼体形态和生理结构很像鱼,说明两柄动物与鱼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是一种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
(4)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域环境,如果水质被污染.则有可能发生变异,如少一条腿的畸形蛙。
早期蝌蚪与成蛙的区别见下表:
比较 早期蝌蚪 成蛙
外形特征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没有四肢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没有尾
呼吸器官 无鳃,有肺,皮肤辅助呼吸适于陆地生活
运动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动

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4个时期。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因此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易错点:
误认为两栖动物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要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两栖动物包含有两种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乍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蟾蜍和大鲵等动物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被称为两栖动物。因此不要简单地将两栖动物理解为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而将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混淆。
 印度发现新无腿两栖动物科,恐龙时代前已存在
    国际在线专稿:据美联社2012年2月21日报道,印度科学家22日在伦敦皇家学会一期刊上发文,称在印度东北部原始热带雨林区发现新无腿两栖动物科,但还没有为其定义学术名称。
    
    印度德里大学的生物专家沙迪亚巴马·达斯·比朱带领一支科考队历时5年,终于在印度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土壤层下挖掘出这一新无腿两栖动物科。该科两栖动物在恐龙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只是由于一直藏匿在古老的森林土壤之下,只为当地居民所知。当地村民把它们视为一种可致人死亡的微型蛇类。其形似蚯蚓,属两栖动物无足目(即“蚓螈目”)。尽管是当地性两栖动物,科学家称其与非洲大陆有着古老的联系。科学家在这一新的科下已经区分出3个门类,据称还有3个以上的类别有待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