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物理

首页
  • 填空题
    如图所示,火柴头与火柴盒之间的摩擦使温度上升,点 燃火柴.这种现象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若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将体的现象,这是摩擦_________现象.

    本题信息:2011年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物理填空题难度一般 来源:牛青丹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如图所示,火柴头与火柴盒之间的摩擦使温度上升,点 燃火柴.这种现象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若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将体的现象,这是摩擦...” 主要考查您对

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递)

摩擦起电现象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递)
  • 摩擦起电现象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条件: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
(3)热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4)热传递的结果: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持续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注意:
(1)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传递温度,更不是传递某种热的物质。
(2)热传递是把内能由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不是由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
说明: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注意:做功不一定都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做功是否一定会引起物体内能的改变,这要看物体消耗的能量是否转化为物体的内能。如举高物体时,做功所消耗的能量变成了物体的势能,并未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所以物体的内能就没有改变。
如何区别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做功: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即内能的变化是由于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引起的,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则物体内能减小。
    如向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空气,对筒内空气做了功(图甲)棉花燃烧表明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了,也就是说,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了。在这一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将一根铁丝快速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弯折处就会发热(图乙),表明铁丝弯折处的温度升高.铁丝的内能增大,铁丝内能的增大是由于人对铁丝做了功。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时物体带的是静电。带电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如下图。


摩擦起电的条件:
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构成;二是这两个物体要与外界绝缘。

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
类别 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
起电实质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电子通过直接接触发生转移 物体中的电荷重新排列

电流和电路知识梳理:

摩擦起电的原因:
(1)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带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2)摩擦起电实质上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电荷的总量并没有改变。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必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带正电的物体缺少电子,带负电的物体有了等量的多余的电子。

补充:同种物质摩擦不起电,原因是同种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相同,摩擦时不会发生电子的转移.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火柴头与火柴盒之间的摩擦使温度上升,点 燃火柴....”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