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物理

首页
  • 单选题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小明同学对下面观察到的现象做了以下推测,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

    A.现象:用手很难将固体压缩。 推测:固体内分子之间有斥力。
    B.现象:酒精和水混后体积变小。 推测:分子间有间隙。
    C.现象:将小磁针靠近某物体时,小磁针发生偏转。 推测:该物体一定是磁体。
    D.现象:摩擦起电。推测: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本题信息:2010年江苏模拟题物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牛青丹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小明同学对下面观察到的现象做了以下推测,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A.现象:用手很难...” 主要考查您对

磁性、磁体、磁极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的空隙

摩擦起电现象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磁性、磁体、磁极
  • 分子间的作用力
  • 分子间的空隙
  • 摩擦起电现象
概念:
磁性 磁铁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这种性质叫磁性
磁体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磁极  (1)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下来时,指南的一端叫磁体的南极,用符号S表示,指北的那一端叫磁体的北极,用符号N 表示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体性质:
     性质磁体具有两极性,磁性北极N,磁性南极S,斩断后仍是两极N、S极。单个磁极不能存在。同时,磁体具有指向性,如果把一个磁体悬挂起来,就会发现它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左右,北极指向地理北极左右。

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的方法:
1.磁体磁性判断
     磁体有四种特性:一是吸铁性,二是指向性,三是磁极磁性最强,四是磁极问的相互作用。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磁性时,可以利用上面的任何一个特性。但要判断一个磁体的N、S极时,只能利用“指向性”和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钢棒磁性的判断

旋转方法 判断方法
如两次都不吸引,则A、B 都没有磁性
如两次都吸引,则A、B都有磁性
如只有1吸引,则B有磁性,A没有
如只有2吸引,则A有磁性.B没有
如始终没有相互作用,则 A、B都没有磁性
如吸引力保持不变,则A 没有磁性,B有磁性
如吸引力由强一弱一强,则,A有磁性,B没有磁性
如先吸引后排斥,或先排斥后吸引,则A、B都有磁性

电与磁,信息的传递知识梳理: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是不会相互抵消的,当与分子间的距离r=10-10m时,引力等丁斥力,分子之间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的距离r<10-10m时,分子之间的引力大于斥力,分子之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10-10m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1.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既有一定的体积,义有一定的形状。
2.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化。
3.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同定的形状,可以充满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
4.同体物质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缘故;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原因。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原因。
说明分子间是有空隙的例子:
(1)碳原子结构图;
(2)水中滴墨水;
(3)空气容易被压缩;
(4)酒精和水混合。
分子和分子之间有空隙是什么?
    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是一种维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之间有间隙是指分子和分子之间不是紧密靠在一起的,而是之间留有空隙,原因则是因为分子间的斥力比较大,并且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之间的斥力会变的更大,所以,外界提供的压力再大,也几乎不可能把分子和分子黏在一起。这也就使得一般情况下,分子和分子不会黏在一起,而是有一定的间隙。
   分子间的间隙可以类比一个教室里的所有同学,每个同学会离的很近,但不会靠在一起,之间定会有一点间隙。
   比如:一个充气的气球很轻易被我们压瘪,就能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间隙(每个分子本身的大小是不会变的)。当外界施加压力时,分子间的间隙就缩小了,宏观上表现为气体总体积变小,所以,气球瘪下去。
   
    那固体很难被压缩,是不是固体中的分子之间就没有间隙呢?
    固体分子之间,也是有间隙的,只不过,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隙本来就很小(这也就是为什么相同物质的三态中,固态时密度最大的原因,除水外),如果继续使其分子间的间隙变的更小,则需要的外界压力是要非常大的。所以,一般的压力很难压缩固体。
    事实上,物质无论以固态,液态,气态哪种形式存在,分子间都是有间隙的,只不过,固态和液态时都比气态时间隙大得多,所以,固态和液态时物体很难被压缩,气态时较容易压缩。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时物体带的是静电。带电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如下图。


摩擦起电的条件:
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构成;二是这两个物体要与外界绝缘。

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
类别 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
起电实质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电子通过直接接触发生转移 物体中的电荷重新排列

电流和电路知识梳理:

摩擦起电的原因:
(1)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带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2)摩擦起电实质上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电荷的总量并没有改变。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必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带正电的物体缺少电子,带负电的物体有了等量的多余的电子。

补充:同种物质摩擦不起电,原因是同种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相同,摩擦时不会发生电子的转移.
发现相似题
与“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