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完成1~2题。

    1、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
    2、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     ]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本题信息:2011年专项题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勐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完成1~2题。1、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 主要考查您对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热力环流

水循环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热力环流
  • 水循环

太阳辐射: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

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太阳辐射的特点: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太阳辐射的意义:

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1)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和风能、太阳能等常规能源。
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风能:是地表大气受热不均产生的运动,其能量直接来于太阳辐射。
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生物体内固定的太阳能。
太阳能:核聚变反应。
(2)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内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春分、秋分时测太阳常数最佳。
(3)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
①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②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J-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是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能量来源。



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

纬度

地势

天气

日照时数

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 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
年太阳辐射总量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 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2.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
全球年太阳辐射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为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越少。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太阳常数:

 


全球年太阳辐射的分布:

全球年太阳辐射量大体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但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并不相同。如图所示。
 

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

我国太阳辐射分布的高值和低值中心均位于北纬 22~35之间;在北纬30~40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增加。具体分布如图所示。

热力环流的概念:

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地面的冷热不均。

 



气压分布大小的判断:

(1)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这主要取决于空气的密度大小。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该处空气密度小、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正好相反。
(2)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


海陆风:

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造成近地面的陆地气压低于海洋,于是风就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于海洋,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如下图所示:

城市风: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由于热岛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叫城市风,如下图所示:

山谷风:

白天山坡上空增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低压,风从谷底吹向山顶;夜晚,山坡上空降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高压,风从山顶吹向谷底。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示:

在热力环流中,高空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在同一个垂直空气柱上,越往高处气压值越低。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如下所示:


热力环流的形成:


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做水循环。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类型:

按照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水循环可分为三种类型,如下表所示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图示
别称 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 内陆循环、陆地水循环、陆上内循环 海洋水循环
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等 蒸发、凝结、降水等
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水循环的过程:


特别提示:

(1)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上,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此外,对地下径流、降水、蒸发环节也有影响。
(2)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


发现相似题
与“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