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化学

首页
  • 填空题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20C时,34g KCl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  ___  g。
    (2)相同条件下,碘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有关;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有关。此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的________条件有关。
    (3)在试管中加入NaOH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你会感觉到试管外壁 _______    _;用X固体代替NaOH重复上述操作,若试管外壁变冷,则加入的X固体可能是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化学填空题难度一般 来源:孙绍良(初中化学)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20C时,34g KCl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 ___ g。(2)相同条件下,碘...” 主要考查您对

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

固体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
  • 固体溶解度
  • 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概念: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扩散的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和分子(或水和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两种变化: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是物理过程,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是化学过程,放出热量

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a.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NH4NO3溶解于水。
b.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摄,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浓硫酸溶解于水。
c.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几乎不变,如:NaCl溶解于水。
常见冷冻混合物:
     在生产、生活中常用冰作冷却剂,但冰只能提供 0℃左右的低温。一些医疗和研究单位常需要更低的温度,提供低温较方便的方法是用冷冻混合物。
下表是几种常见冷冻混合物的组成及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冷冰混合物的组成 最低温度
41gNH4NO3和100g冰 -17
19NH4Cl和100g冰 -16
23gNaCl和100g冰 -21
22gMgCl2和100g冰 -34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的要素: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需强调和注意的是: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是衡址同一条件下某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标准,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知其溶解度,因此必须要求“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g)。
概念的理解:
①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②溶解度概念中的四个关键点:“一定温度,100g 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是同时存在的,只有四个关键点都体现出来了,溶解度的概念和应用才是有意义的,否则没有意义,说法也是不正确的。

溶解度曲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这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表示意义
a.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b.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c.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某一相同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d.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e.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一般物质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快速地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超过室温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

②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有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KNO3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NaCl 。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

③应用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b.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c.可以知道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d.可以选择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e.确定如何制得某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方法等。

运用溶解度曲线判断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根据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折出,从而达到混合物分离、提纯的目的。如KNO3和NaCl的混合物的分离。 (KNO3,NaCl溶解度曲线如图)

 (1)温度变化对物质溶解度影响较大,要提纯这类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具体的步骤为:①配制高温时的饱和溶液,②降温,③过滤,④干燥。如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KNO3可用此法。

(2)温度变化对物质溶解度影响较小,要提纯这类物质,可用蒸发溶剂法。
具体步骤为:①溶解,②蒸发溶剂,③趁热过滤,④干燥。如NaCl中混有少量KNO3,要提纯NaCl,可配制溶液,然后蒸发溶剂,NaCl结晶析出,而KNO3在较高温度下,还没有达到饱和,不会结晶,趁热过滤,可得到较纯净的NaCl。
物质溶解性的概念:
物质的溶解性表示在某温度和压强下,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的大小。

影响因素
     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内因)有关,也与温度,压强(外因)有关。
如:食盐易溶于水,却不易溶于油脂,油脂易溶于汽油里,却不易溶解在水里;气体溶质的溶解性与压强, 温度有关,而固体、液体溶质的溶解性一般只与温度有关,不考虑压强。

表示方法:

溶解性即溶解能力的大小,常用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来表示。

物质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①20℃时,根据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大小,经物质的溶解性分类: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②数周记忆法:


③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习惯上把难溶物质叫做“不溶”物质。
溶解性和溶解度的理解:
      溶解性和溶解度都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不因溶质和溶剂的多少而改变,但与溶剂和溶质的性质有关,并受温度的影响。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水里溶解能力的大小。通常用难溶(或不溶)、微溶、可溶、易溶等较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定量的表示方法。
发现相似题
与“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20C...”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