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物理

首页
  • 实验题
    (10分)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电阻器(NTC)。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TC)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值越大,负责温度系数电阻器(NTC)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值越小,热敏电阻的这种特性,常常应用在控制电路中。某实验小组选用下列器材探究通过热敏电阻Rx(常温下阻值约为10.0Ω)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特点。
    A.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0.3Ω)
    B.电压表V(量程15.0V,内阻约10kΩ)
    C.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Ω)
    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500Ω)
    E.电源E(电动势15V,内阻忽略)
    F.电键、导线若干
    ①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加在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大,请在所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必需的器材,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           。(只需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即可)
    ②请在所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必需的器材,在虚线框内画出该小组设计的电路图。

    ③该小组测出热敏电阻R1的U—I图线如曲线I所示。请分析说明该热敏电阻是         热敏电阻(填PTC或NTC)。
    ④该小组又通过查阅资料得出了热敏电阻R2的U—I图线如曲线II所示。然后又将热敏电阻R1、R2分别与某电池组连成如图所示电路。测得通过R1和R2的电流分别为0.30A和0.60A,则该电池组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Ω。(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本题信息:物理实验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10分)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电阻器(NTC)。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TC)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值越大,负责温度系数电阻器(NTC)在温...” 主要考查您对

实验:伏安法测电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实验:伏安法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
欧姆定律。因此只要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安培表测出通过电流,用R=U/I即可得到阻值。
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
1、电流表外接法:在电压表的内阻远远大于Rx时,使用(此时I0≈0);
2、电流表内接法:在电流表的内阻远远小于Rx时,使用(此时V0≈0)。

3、当待测电阻阻值与电压表、电流表的阻值相差不多时,可根据:RARV>Rx2时,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当RARV<Rx2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来确定。(口决:“大内小外”,即内接法适合测大电阻结果偏大,外接法适合测小电阻测量结果偏小)
4、如果不知道Rx,RV,RA的阻值,可用试触法,即通过不同的电表连接方式的电路,看电压表电流变化情况。如果电流表变化明显,说明电压表内阻对电路影响大,应选用电流表内接法同理,若电压表变化明显选用电流表外接法(简记为电流内接→电流表变化大;电压外接→电压表变化大)。
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
1、限流电路是将电源和可变电阻串联,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以达到改变电路的电流,但电流的改变是有一定范围的。其优点是节省能量;一般在两种控制电路都可以选择的时候,优先考虑限流电路。
   
2、分压电路是将电源和可变电阻的总值串联起来,再从可变电阻的两个接线柱引出导线。如图,其输出电压由ap之间的电阻决定,这样其输出电压的范围可以从零开始变化到接近于电源的电动势。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一定要使用分压电路:
①要求测量数值从零开始变化或在坐标图中画出图线。
②滑动变阻器的总值比待测电阻的阻值小得多。
③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比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小。
发现相似题
与“(10分)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电...”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