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政治

首页
  • 简答题
    价值判断(下列各题的叙述中,都包含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者是行为选择,请予以判断,在括号内写明“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初中生小何说话直爽,有一天,她对小钱说:“你太胖了,穿这件白色连衣裙不好看,简直像笨锗!”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共同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编织了一道安全防护伞。有了它们的防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再也不用担心了。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丽放学回家时,看见一歹徒骑摩托车抢劫。小丽立即报案,并向公安机关提供了歹徒的相貌特征、车牌号和歹徒的去向。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期末题政治简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申高兵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价值判断(下列各题的叙述中,都包含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者是行为选择,请予以判断,在括号内写明“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初中生小何说话直爽,有...” 主要考查您对

自尊与自信

违法与犯罪

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自尊与自信
  • 违法与犯罪
  • 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爱护自己,从身体、仪表到行为、心灵,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
自信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心理状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识基础上,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是学习,事业成功的有利心理条件。 自信的支点是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正确认识自己是自信的坚实基础,自我肯定是培养自信的重要途径。

自尊的定义(北师大版):
①尊重爱护自己,并期望得到他人尊重爱护的心理需要;
②对自己的肯定,以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与评价为基础;
③自尊不等同于自恋。
自尊有的作用和意义:
①自尊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所必备的操守;
②自尊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
③自尊是前进的动力,是实现成功人生的重要条件;
④自尊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自强的基础。

自信的作用:
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自信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相信自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是人们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

学生自信的表现:
学习、精神状态、社交口才,能力,个性等。

自卑:
①自卑是自己轻视自己,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失去信心的一种消极心理。
②自卑产生是自认为在处境、才能等方面不如别人,或生理有缺陷,或犯过错误等原因造成的。
③自卑的表现:情绪消极,失去进取心,长处与孤僻、悲观状态,特别是当受到别人嘲笑和侮辱时,有时会产生变态心理。如暴怒,嫉妒、自暴自弃等。
④自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绊脚石,是快乐生活的拦路虎。他会一步一步寝室一个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他怀疑自己的能力,碰到困难和挫折时,就自暴自弃,放任自流。
⑤自信的对立是自卑与自负。自卑与自负都是又不恰当的自我评价所导致。

自卑心理的危害:
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消磨人的意志,软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使人锐气钝化,畏缩不前。过于自卑,往往会产生一些自暴自弃、孤僻悲观的不良心理。自卑是一个心理牢笼;它妨碍我们建立快乐的人生。

自负就是盲目地、自以为是地相信自己,最后的结果往往与预期的目标相去甚远。没有自知之明,是区分自负与自信的一个重要标准。
虚荣心: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是自己希望超过别人而又难以超过别人的地方,以及当某种荣誉想得到而得不到,想不失去而无法不失去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虚荣心。 

自信与自卑、自负的区别以及它们与成功的关系:
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只有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自负者的追求所以必然失败,就是因为其追求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虚假的。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致的挫折,会即刻使他不知所措的沮丧、颓废,从而走向自卑。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由此更强化了自卑感。因此,不管是自负者还是自卑者,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回事他远离成功。而自信者凭借乐观、好奇、专注的三个品质能最快最好的抵达成功的彼岸。

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
①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
②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
③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的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怎样维护自尊,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
①我们要努力做某些事情,使自尊得到满足;避免做某些事情,以免自尊受到伤害。
②要有羞耻心,拒绝卑下,洁身自爱。
③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走出自卑牢笼,树立自信。
④要抛开愚蠢的自负和表面的虚荣。

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
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

怎样尊重他人:
①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
②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怎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①尊重他人②善于欣赏、接纳他人③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④不歧视他人 

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①要走出自卑这个心理牢笼,就要努力树立自信,学会尊重自己,客观看待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②还要换个眼光打量自己,发现和发挥自己的长处,鼓起自信的风帆。
自信首先要了解和认识自己,特别是自己的能力。其次要找好正确的参照标准。有人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其结果过于自信,滋长骄傲心里。有人用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其结果动摇自信。

寻找自信方法:
自信就在我们自己的心中;要让自信重放光芒,就该相信自己是独特的,是有价值的;
了解和认知自己,才有真正的自信;自信是我们每个人成功经验的累积;
自信源于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

学生自信要做到
相信自己能学好,知道自己该怎么学好并能认真去做;
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笑对人生,即使遇到困难和阻力也不轻易改变信念或放弃;
相信自己的社交能力,能够和多数人融洽地相处,轻松自如地交往;
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处理好一切事情,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能够墙面客观的评价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自信心测验:
通过对20道题的选择,测试自信心的水平,答案选择“是”与“否”。
1认为自己是个寻常人吗?(   )
2经常希望自己长得像某某人吗?(   )
3时常羡慕别人的成就吗?(   )
4你为了不使他人难过,而宁愿放弃自己喜欢做的事吗?(   )
5你会为了讨好他人而打扮吗?(   )
6是否经常勉强自己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吗?(   )
7任由他人来支配你的生活吗?(   )
8你认为你的优点比缺点多吗?(   )
9你经常对别人说抱歉吗?(   )
10在无意的情况下,伤害了别人的心,你会难过吗?(   )
11你希望自己具备更多的天赋和才能吗?(   )
12你会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吗?(   )
13在聚会上,你经常等别人先跟你打招呼吗?(   )
14你每天照镜子超过3次吗?(   )
15你有很强的个性吗?(   )
16你是个优秀的领导者吗?(   )
17你的记性很好吗?(   )
18你对异性有吸引力吗?(   )
19你懂得理财吗?(   )
20买衣服前你听取别人的意见吗?(   )
表自信心测验题答案

测验结果评价:
13分以上:很有信心,敢说敢做,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但如果得分接近20分,有可能过于自信,甚至自大和浮夸。
6~12分:较有信心,但有时候信心不足。
6分以下:没有太多的信心,过于谦虚,容易形成自我压抑。

违法行为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是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也称为严重违法行为。

刑法
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事犯罪和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刑罚:
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刑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刑罚的种类和特点: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也叫基本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主刑的特点是: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附加刑的特点是:附加刑既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独立适用。


违法的分类:
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

犯罪的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本质特征:触犯刑法。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①一般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触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和行为。
②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比较大,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和行为。
联系:
①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
②它们都是违法行为,都对社会具有危害性,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社会危害性 较小 更大
违法性 违反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 违反刑法
应受处罚性 应受民事制裁或行政制裁 应受刑罚处罚

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
①违宪制裁;
②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③民事制裁;
④刑事制裁(刑罚或刑罚处罚)。
刑事制裁是最为严厉的一种法律制裁。

公、检、法的职能:
在我国,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按照法律规定,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行使国家权力,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职责。公安机关是我国政府部门中掌管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保卫工作的部门机关。人民检察院是独立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

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
对犯罪分子加以处处,一方面可以及时制止他们继续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也可以遏制其他犯罪行为,对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起到警戒和震慑作用,使他们悬崖勒马,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目前,已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法律为主,包括义务教育法、收养法、继承法、婚姻法、母婴保健法、禁止使用童工在内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系。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幼弱时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是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
②家庭、学校、社会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
③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制定专门法律给予保护和预防。
④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仅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需要。

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首要原则)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育和保护相结合。(教育原则)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方面对未成年人应负的责任。

家庭保护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的职责和抚养的义务,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的作用是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家庭保护的内容:一是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二是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
家庭保护中的禁止性要求:
①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和残疾未成年人;
②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③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和订婚等。
学校保护: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学校保护在整个未成年人的保护中举足轻重,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

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
①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③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人学生;
④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包括对未成年人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

社会保护
的基本内容:
①保护未成年人身体的安全和健康。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②保护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健康。

司法保护
: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司法保护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①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特殊制度。
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③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等。

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中主要涉及对未成年人隐私权,通信圈,著作权,知识产权等权利的侵害和维护。
1.每个人都有一些涉及个人心理以及社会交往的秘密,未经本人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其公开。
2.通信包括电话、电报、电子邮件、电传、书信等多种方式。
侵犯通信自由罪,是指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3.著作权包括发表权、匿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权。
4.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其他智慧成果权等。(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公民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创作完成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比如文字作品、美术或摄影作品等,就自动享有著作权;
只要是搞出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的发明创造,并履行了法定的手续,经过国家专利部门审查、授权,就可享有专利权。)

在同学的日常交往中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和现象:
①打听别人的秘密。
②偷听其他人的私下谈话。
③偷看他人日记。
④猜测人家不愿公开的事情。
⑤私拆他人信件。

怎样应对父母侵犯子女隐私的行为
①要以适当的方式指出父母的错误。
②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争取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③正确对待父母的关心和教育。

青少年通过哪些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要了解维权途径:  要了解维护权益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维护权利的最有力武器是法律,最常见的手段是非诉讼手段)
二.  要敢打官司: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应对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三.  要善于斗争: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我们在与其斗争时,既要机智又要勇敢。

未成年人保护建议:
①要做好家庭保护:家长应引导未成年人开展健康的活动,预防未成年人走上歧途。
②要做好学校保护工作:学校要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③加强社会保护工作:政府应抓好社会治安管理,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④未成人要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要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勇于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1、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关于未成年人各项权利的规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据。比如宪法第四十九条关于"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的规定,是未成年人在家庭中享有的各项合法权利的根据;宪法第四十六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未成年人享有的受教育权利的根据。

2、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通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对未成年人的各项合法权利进行专门保护的法律。它具体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工作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6月28日通过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具体规定了如何通过各种教育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如何对犯罪自我防范,对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等内容。
此外,婚姻法、收养法、刑法、义务教育法等许多法律,都有若干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具体条款。在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工作中,必须依照上述宪法和各种法律的规定进行,以便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各项合法权益。
发现相似题
与“价值判断(下列各题的叙述中,都包含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者是行...”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