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1月以来,日本全国各地区普降大到暴雪,部分地区积雪甚至超过5米。日本北部持续数周的暴雪引发了雪崩并导致交通网络中断,到目前为止,已导致至少56人丧生。
    材料二:日本的大面积降雪与北极涛动(北极涛动是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气压此消彼涨的一种跷跷板现象)有密切关系。当北极涛动处于负位相时,中纬度的低气压和高纬度的高气压都加强,从而将冷空气从较高的纬度输送到较低的纬度,导致中纬度地面气温降低;而当北极涛动正位相时环流相反。从21世纪初开始,北极涛动正位相逐步减弱,开始向负位相发展,也就意味着,之前一直限制在极地范围的冷空气就被排挤南下,导致寒流出现。普遍的观点认为,从2009年以来,全球大范围寒潮天气的出现,北极涛动负异常是主要原因。  
    (1)2012年1月以来,累计降雪量最多的点可能在(   )(2分)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根据材料分析,当北极涛动处于负异常时,下列哪一种现象也相应出现(   )(2分)
    A.厄尔尼诺现象                  B.拉尼娜现象
    C.我国北方将出现暖冬天气        D.台风形成次数减少
    (3)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考虑,分析暴雪融化后,大量融水可能带来的危害。(6分)

    本题信息: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2年1月以来,日本全国各地区普降大到暴雪,部分地区积雪甚至超过5米。日本北部持续数周的暴雪引发了雪崩并导...” 主要考查您对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

1、定义: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应。
2、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

3、影响
(1)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2)加剧了自然灾害
(3)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4)影响主要生产领域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影响人类。


全球变暖:

1、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分析:

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气候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升高(又叫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原因有CO2排放量增加和自然环境消耗CO2量减少。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图示如下:


3、全球变暖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

(2)对农业的影响
(3)对水循环的影响
(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
议定书是《公约》的补充,它与《公约》的最主要区别是,《公约》鼓励发达国家减排,而议定书强制要求发达国家减排,具有法律约束力。
际排放贸易机制:
一个发达国家,将其超额完成减排义务的指标,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另外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并同时从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限额上扣减相应的转让额度。
联合履行机制:
发达国家之间通过项目级的合作,其所实现的减排单位(简称ERU),可以转让给另一发达国家缔约方,但是同时必须在转让方的“分配数量”(简称AAU)配额上扣减相应的额度。
清洁发展机制:
是京都议定书下面唯一一个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弹性机制,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的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经核证的减排量”(CER),用于发达国家缔约方完成在议定书中的承诺。
发现相似题
与“(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2年1月以来...”考查相似的试题有: